似乎彻底改变了主意,因为他在《欧游心影录》中向国人告示了西方哭求东方的精神慰藉。”[174]其二,梁氏最重要的二分法为:“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对峙。与大部分印度的现代化批评者类似。其它反现代化的典型二分法在梁氏的反现代化思想中也同时存在。其三,梁氏苛责的主要焦点为科学,他坚决反对科学万能,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的“安心立命”问题。其四,梁氏认为中国文化或文明是“精神的”,而西方文化则为“物质主义的”,但他从未精确地指明所说的究竟是中国文明的哪一个部分,也从未系统地说明西方要引进的是那些部分。其五,梁氏并未如辜鸿铭,宣称中国文明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他向西方推荐的——有如辜鸿铭——则为儒学与佛教。他暗示:这些不会如基督教,在理性主义之前崩溃。其六,梁氏等人希望中国文化中有普遍性的因子将融入未来的世界文化,但他们总是倾向于为中国文化的有效性争辩,而不是视为当然。他们过分地倾向于依仗西方所给予的对中国文化的赞同,并给予这类赞同以极高的评价。恰恰就在这里暴露了中国知识分子无意中乖离了真正的传统文化主义。(3)梁漱溟(1893——1988)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人心与人生》(1980)等,前书是梁漱溟反现代化思想的奠基之作,“其后60年间他都不断在发展是书之理论”。后者“可视为他理论的最后表达”,但“他第一本书中的理论,仍是该书理论的核心”。[175]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生活样法”——即人们解决意志之需求与环境的障碍间种种矛盾的方式,乃“活的东西”。梁漱溟提出了三种理想的文化类型(三种不同意志方向——梁漱溟的哲学名词是“意欲”——的表现)。第一种类型以西方为代表,乃意志正常及一般的方向,乃对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反应。于是,意志向前推进以征服环境并满足基本需求。西方文化的所有特征与产品,如科学、技术、民主等都是从这个意志的方向自然地发展而来。用梁漱溟的话来说就是:“西方化是由意欲向前要求的精神产品‘塞恩斯’与‘德谟克拉西’两大异采的文化”。[176]第二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意志的基本方向是使意志本身与环境相调和的途径,即在意志的需求与环境间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种文化类型处理情绪上生活满足的种种问题,由是得到较大的内在满足与快乐。第三种类型以印度为代表:意志回转向它本身将之加以否定。这种文化类型以压抑基本欲求来解决种种矛盾。三种文化类型分别对应三条不同的发展路向——西方路向(向前、向外冲动——征服型)、中国路向(持中——内外调和型)和印度路向(向后、向内收敛——取消型)。艾恺说,“如果将梁漱溟的文化公式用比较普通的用词表之,我们可以说人类从简单现代化阶段进化到人性化的阶段,然后最终进入可真正被称为精神化的一个阶段。”[177]用今天的学术话语来说,梁漱溟的三个路向应该是现代化(西方)——后现代化(中国)——后后现代化(印度)阶段。梁漱溟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冲动乃出于“理智”,代价是“精神上受了伤,生活上吃了苦”。而儒家乃出于“直觉”。儒家担负伟大宗教的功能而不含宗教的缺点。儒家不受理智主义基础上的攻击的威胁。儒家不希求来世、神祗,却仍能提供社会秩序,它基于不靠任何今世或来世之奖惩的伦理。梁漱溟对现代化的基本态度是“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178]。对于梁漱溟的反现代化思想,艾恺的基本评价是“恐怕是亚洲反现代化思想家中最为精深的一位”。具体而言,有如下特色:其一,梁漱溟的文化哲学系统、深刻,主要表现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人心与人生》两书中,概括而言就是著名的现代化“三路向”理论。“尽管在许多方面看似例外,梁氏的思想可说是典型地反现代化的,其文化理论比起旁人精深的多。”[179]其二,梁漱溟坚决反对“选取‘东西文化的精华’以创建一个新文化综合体”[180]的种种公式,认为“西方化是整个东西,不能枝枝节节零碎来看”[181],尤其强调“这一派根本精神和那一派根本精神何从融合起呢”[182],并承认“主张全盘西化论的陈独秀比起许多像梁启超(包括蔡元培、张君劢等)一样的(新)传统主义者(东西文化精华调和论者)要逻辑和正确的多”[183]。但是梁漱溟又认为“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可以与现代——或最起码,某种形式的现代化——相容并处”[184]。梁漱溟“最终倡行他开始要反对的东西:融合中西文化的公式”[185]。艾恺认为这是梁漱溟现代化思想或反现代化思想的内在矛盾。梁漱溟乐观主义地希望得到现代化的物质利益而避其缺失与陷阱,这在亚洲与西方的反现代化思潮中很普遍。可惜的是,迄今没有一国能真到达此乐境。其三,梁漱溟是从“一个多多少少的‘全盘西化派’”[186]发展到“计划在乡村重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中国(最终成为新的世界性的)文化”[187]的现代化批评者。艾恺认为,梁漱溟在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以前,是一个彻底的“全盘西化派”,在发表《东西文化及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