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下)      ★★★ 【字体: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6:47   点击数:[]    

其哲学》以后,其现代化“三路向”理论的逻辑结论还是“全盘西化”。其四,梁漱溟是中国反现代化思想家中惟一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只有他亲身力行,透过乡村重建运动将其关于文化的哲学理论推行于社会。”[188]梁漱溟的儒家现代化理论——乡村建设理论是他的文化哲学与现代化实践结合的产物。其五,在梁漱溟的文化理论中,共相与殊相间的矛盾并不存在:中国文化并非由于任何精神——物质之类的二分性,乃是由于它在历史预设的继替中比较“先进”,不但超越于西方,同时,它也有普遍的价值,对全人类有效用。其六,与西方反现代化理论家比较,梁漱溟理论“真正的不同,是他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加以对立而界定之”[189]。然而这一点“和所有亚洲的现代化批评者完全一样”[190]。其七,梁漱溟文化理论最明显的矛盾是目前人类发展阶段中中国与印度文化的实际存在。根据梁漱溟的文化——现代化“三路向”理论,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应该出现在西方文化之后,它们应该是一种后现代化文化[191]和后后现代化文化,但为什么它们却早已经存在了呢?梁漱溟的解释是:“点点俱是天才的创作,偶然的奇根。”[192]梁漱溟认为中印文化的圣哲超越了他们的物质环境,达到了比他们文化演化层次所赋予更高一层的人性理解。中印文化乃是早熟的产品。其八,“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几乎永远是反现代化思想家们思想中的构成部分”[193],梁漱溟也不例外,梁漱溟“在其生平的极早阶段即已改宗社会主义”,他的儒家现代化理论——乡村建设理论——有点儒家社会主义的味道。其九,梁漱溟认为眼前的中国文化与历史上的儒家并非真正儒家的表现,因其早熟的出现,中国历史上存在的生活方式也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和辜鸿铭恰恰相反)他实实在在是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切一笔勾销,认为不值得保存。他一向对中国文化与学术传承不感兴趣,全不关心。他攻击国粹派注重传统文化与文字的研究为“只堆积一些陈旧古董而已”,称之为“那些死板板烂货”。[194]他(与梁启超,章太炎不同)对佛教也无条件反对(“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195];“假使中国佛化大兴,中国之乱便无已”[196])。其十,艾恺认为梁漱溟的文化——现代化理论既深刻精致,同时又内含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中国要绝对地现代化(“西方式的意欲”),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精义(“中国式的意欲”)要绝对地保留,而这两者又是完全排斥的。由是造成国家主义与文化主义,或说保国与保教的对抗。艾恺说:“他为中国真是设定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现代化)两难”[197]。并断定,“这个两难是绝对解决不了的:中国不能维持其文化,因为它正恰恰造成威胁着要摧毁这个国家之种种问题。然而倘中国放弃其文化而代之以西方文化,那么偏偏在当西方正要转而接受中国文化时,中国受难于西方文化先天的非人性化与精神的灾厄中。”[198](4)张君劢(1887——1969)张君劢著有《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势》(1922)、《科学与人生观》(1923)、《明日之中国文化》(1967)等。艾恺认为史家习惯把张氏的《科学与人生观》、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1920)和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并立作为对五四激进反传统主义的一个反响。艾恺视该书为张氏反现代化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作。艾恺还认为张君劢对现代化的批评与文化理论在20世纪亚洲思想家中是很有代表性的,因而张氏得以和二梁相提并论。张君劢认为,中国必须停止模仿西方,因为西方人已经开始对他们的文明产生严重的怀疑。他敦促中国人对自身及西方的文化采取一个批评性的立场,只挑最好的加入自己未来的文化中。他主张“集东西文化之精华”式的融合。“西方人生观中如个人独立之精神,如政治上之民主主义,加科学上的实验方法,应尽量输入,如不输入,中国文化必无活力。”但是,“尽量输入,与批评其得失,应同时并行。中国人生观好处应拿出来,坏处应排斥他,对于西方文化亦然”。[199]东方文化的精华在“道德”,西方文化的精华在“理智”。张君劢乐观地认为东方的“道德”和西方的“理智”可以“熔于一炉”,即张君劢发明的“德智主义”(或说“德性的理智主义”)方案。[200]艾恺对张君劢《科学与人生观》反映的反现代化思想的总体评价是:“充其量乃当时他游毕甫归时对欧洲当时思想界时潮的单纯反映,内容并不深刻。”[201]具体来说,艾恺认为他的反现代化思想有如下特色:其一,他的文化理论是比较粗略的,常常自相矛盾。不光是他一边批评梁漱溟将孔子与某些西方思想等同,一边自己也做同样的比较;他一生更非常矛盾地将儒家(特别是宋学)与西方的哲学唯心主义(特别是日尔曼唯心主义)等同视之;同时,相反地,又将汉学及清代汉学的重兴(考据学)等同于欧洲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哲学。在他的思想中,宋学与汉学之不同,就如欧洲唯心主义学派与物质主义、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学派之有异。他对汉学传统基本上是排斥的,而对宋学传统是予以高度评价的。艾恺强调说:“张氏非逻辑上一贯的思想家,他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性道德與當代中國婚姻之困擾

  • 下一篇文章:现代荆棘丛中的玫瑰花——论媒体的伦理精神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