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汶川大地震这场罕见的灾难,给我们留下了悲壮的集体记忆;而在这场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又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汶川地震;人文思考
四川省汶川2008年5月12日的八级大地震,其强 度之大、烈度之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灾难最大的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举世震惊,华夏同悲. 但是中华民族在这场罕见的灾难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 精神,是我们值得永存的宝贵财富. “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 术等)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 以人为对象,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 的尺度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根植于人 内心的素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 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 文精神是对人类传统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一种全面 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是还一种无须 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1 值得褒扬的人文精神 1.1张扬至高无上的生命价值 “人命关天”是此次大 灾难中的高昂彰显,在中国人耳边回荡的最强音就是 ‘生命’二字,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从未现此刻被每个 中国所认同、重视。正如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说 的,“张扬生命的价值,将生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这场抗震救灾的共识。”在生命黄金期72小时内, 救灾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救人!救人!!这是这场抗震救灾 的共识和最亮点,也是这场抗震救灾激发出来的我们民 族的最高意识。在此次灾难中,许多生命奇迹诞生,许多受难者打破了一个个医学生命理论的极限,残垣废墟 之下,有我们孩子坚强的笑容、坚强的歌声、坚强的话 语。可乐男孩的乐观,敬礼娃娃的童真,唱“两只老 虎”的小女孩,还有“没事”的阳光女生的形象令人 难忘。也正因如此,“正是为了生命,我们绝不轻言放 弃;正是为了生命,我们拼命坚持。”被救者与救援者 的不轻言放弃,正是因为坚信生命在,希望就在。灾难 终将过去,而抗击汶川地震中彰显出的生命价值、精神 价值,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永不淡忘. 1.2凸显大爱无边的壮烈情怀 灾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援助,体现了中华民族富有爱心、团 结齐心的传统美德。在山崩地裂过后,当地民众没有 等待和依赖,而是首先奋起抗争自救;子弟兵在交通 完全阻断之际不是左右彷徨,而是冒着九死一生强行 突入震中地带;国家领导人旋即召开会议,发动一切 社会力量展开施救;温家宝总理在最短时间,赶赴一 线布置抢险。在汶川地震灾区,在北川、青川,在绵 阳、绵竹,在都江堰、映秀镇,在所有的救灾现场, 从施救者到被施救者,从高层到草根,从海内到海 外,涌动着共同的意愿:一定不放弃任何希望,一定 不屈服于任何严酷,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打通道路, 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地震震动了汶川,也 震动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地震使汶川成为抗震的 火线,更使全国各地成为抗震的战场。汶川是震中, 各路抗震人马、各种救援物资、各项慰问捐款,不分南北东西、不分天上地面、不分黑夜白昼,不约而同 源源不断地向着汶川灾区汇流。汶川凝集着中国的意 志,汶川展现神州的刚强。抗震救灾的精神力量,就 是一旦认定目标、明确任务后,就有时不我待、争分 夺秒的精神;就有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不甘屈服、 期待奇迹的精神;就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达目 的、誓不收兵的精神。灾难降临时,人的悲悯心被激 发出来,凸显人性善良、崇高的一面,共同面临重大 灾难,汇集成巨大的力量,所以“国殇”能成为民族 凝聚力。尤其是在摇摇欲坠的危墙下面,有冒死抢救 生命的年轻战士,淳朴得像许三多那样;有的甚至跪 下请求,在余震不断发生的现场,允许他们再救一个 人!我们有许多为人敬佩的灾区英雄,尽管自己也失 去了亲人,却来不及流泪,来不及悲伤,义无反顾地 投入救援潮流。当白天的疲惫全部压在身上,当夜晚 的凄凉袭上心头,他们在背人处,才抑制不住地恸 哭、流泪。崇高的人民教师,生死关头取义成仁,以 自己的血肉身躯,以自己张开的双臂,为幼小的生命 筑起坚实的庇护所。伟大的父亲、母亲、奶奶、爷 爷,倾巢之下,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座拱桥,驮起所 有的砖块、水泥、钢筋,让下一代躲进桥底下,逃过 劫难。汶川抗震救灾精神,就是面对困境厄势的大义 凛然,是置之死地而复生的大爱无边的壮烈情怀. 外国媒体亦注意到这一时刻真实的中国,俄新社 网站编辑部在其《中国,挺住!》的文章里这样写 道:“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 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 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数十万救援人员 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数十亿元的国家,一 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1.3涌动发自内心的感恩之举 三岁敬礼娃娃郎铮, 捐出1.1亿元善款的唐山大地震孤儿张祥青,举着一个 “谢”字的灾区老大娘,灾难牵动的感恩随处涌动;汶 川出现的一切,清楚地教育我们,感恩是一种涌动,感 恩是一种循环,感恩是一种圆融。人类的生命,因为有 感恩之流的滋养,而显得格外生动,格外高贵.http://www.qiqi8.cn/ 在灾区,这次的志愿者据说有百万之多。对受难者 来说,体验到人与人之间非功利色彩的温暖;对于志愿 者来说,体验人生美好的情操,受到人生苦难的磨炼, 增长才干和自信;对全社会来说,在物欲横流、道德滑 坡的时刻,志愿者的行动促成了社会道德的提升和公民 意识的觉醒。形形色色的民间组织,亦即NGO,成为志 愿行动的主体;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充满着希望. 1.4 唤起全民记忆的国家悼念日 震后第七天的5月 19日,时间定格在14时28分;举国上下行人止步、车船停驶,有喇叭、汽笛组成的防空警报安魂曲,为罹 难骨肉默哀三分钟。这是中国第一次为不幸遇难的人 民举行的全国哀悼日。全国哀悼日表明,人民是国家 的真正主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魂需要呼唤全 民集体的记忆,一个民族的记忆是国家发展、壮大、 振兴的精神力量。集体记忆是数万鲜活生命换来的, 在平和的岁月里将永不消逝. 1.5 中国年青一代的精神亮相 每个中国人都被这场突 发灾难动员起来,引人注目的是年青一代。他们在危难时 刻挺身而出:他们在网络上为灾区筹款募捐、为救灾鼓劲 打气,他们在天安门广场喊出让所有中国人振奋的“中国 加油、四川雄起”,他们挽起袖子捐献自己的热血,他们 以一句“我要喝可乐”给悲情的中国注入坚强和阳光。尤 其是抗灾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承担救援任务的可爱可敬 的解放军、武警官兵们,他们大都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 的年轻人,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曾被怀疑缺乏责任感、 以个人为中心的80后、90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内 心有一种深沉的关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有一种发自肺腑 的认同,他们被国情和灾难强烈地激发出来,他们意识到 自己作为这个时代的主人,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甄别并 选择自己的立场。这就是中国年青一代的精神亮相. 2 值得反思的历史镜头 2.1 受伤的社会公德 奉行个人主义为原则的西方人 看来,逃生是人的本能,也是权利。的确,人的生命是 脆弱的,一个人在灾难来临时都可以“跑”。那个在 大地震中不顾学生而自顾逃命的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 教师范美忠,敢于坦诚自曝,相对于虚伪的自私者, 有率直的一面,但终究师德有亏欠,因而不可避免地 要受道德舆论的强烈谴责。大多数民众对“范跑跑” 事件,既充满宽容精神,又恪守道德底线,简而言之 就是:“可以宽容范美忠个人,但无法原谅范美忠老 师。”社会并不苛求每个人都成为舍身救人的英雄,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