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作为个人,有逃跑求生的权利;但是,社会再 怎么变化,一些基本公德依然不容突破,比如为人师 者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职场中人要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等。最要命的是“范跑跑”不仅跑了,而且面对那么 多的媒体还用从北大学到的知识来“辩解”. 2.2弄脏灵魂的“文以载情” 汶川大地震后,许多 网友写诗悼念遇难的同胞,其中《孩子,快抓紧妈妈 的手》等一系列诗经媒体刊发后,引起读者共鸣。6月6 日,山东《齐鲁晚报》A26版“情未了”副刊发表山东 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词二首”,第一首“江城子废 墟下的自述”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感叹国家人民 抗震救灾的努力,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和“亲 历死也足”的感慨,并表达了“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愿望。此言一出,舆论皆惊呼. 其之所以能够一语惊四方,乃是因为其言太“异于常 人”,超出了国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之去世,家人 悲伤、悲痛皆人之常情。此时,“设身处地”也就是 “感同身受”。你把废墟描绘得那么美好,又是做鬼 也幸福,要不你自己先进去试试看?“文以载情”一 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最高境界,若这点做不到“文以 载情”,千万不能落到“文过饰非”的不堪境地;否 则,文学不仅是弄脏稿纸,而且有可能弄脏灵魂.http://www.qiqi8.cn/ 2.3 难获谅解的莎朗·斯通“道歉” 美国女演员 莎朗·斯通5月24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的一次采访中, 居然称中国地震是“报应”,并以“有趣”等字眼形 容灾难。此番言论一出,立刻引起海内外尤其是华人 的愤怒和一片声讨声,网友纷纷要求抵制其主演的电 影和代言产品。莎朗·斯通的言论不仅让中国人民愤 怒,连国外媒体也直斥莎朗·斯通为“白痴”。28日下 午,迫于压力的莎朗·斯通通过其经纪人发给其代言品 牌DIOR公司致歉文,就自己发表的关于中国四川地震 的冷血言论作出忏悔,“我的错误言行,让中国人民 感到悲伤与愤怒,我为此深感歉意。”并表示“愿意 积极参与任何关于中国地震灾害的援助活动,并尽全 力帮助受灾的中国人民。”但这位好莱坞明星的道歉 似乎并未得到网友的谅解,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可 能是莎朗·斯通未曾料到的。有位网友则提醒大家:莎 朗·斯通的言论足以让我们对文明的困境保持深刻的清 醒。不论是汶川震灾,还是此前中国在奥运火炬传递 中所遭遇的骚扰、中国在崛起中所承受的挑剔,这样 一种困境一直如影随形。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以更加文 明的方式,在种种非难中成长. 2.4 刻不容缓的抗险教育 在汶川大地震面前,生 命是那样地脆弱。在防灾面前,平日学生们所学的语 文、政治、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知识显得那样苍 白和无奈,他们没有丝毫的防范意识和抗险能力。这 并不奇怪,因为学校即便有少量的安全教育也只是蜻 蜓点水、流于形式,没有进行过任何防范和抵御危险 的系统教育。当前,我们正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 化,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适应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生存 变化,还应教会学生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危急险情, 指导学生防范、抵御各种危险和灾难. 2.5 “学校是第一避难所”原则的反思 汶川大地震 夺去了数以万计的学生生命,这一份惨烈刺痛着每一个 中国人的心。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 是地震,而是建筑”。有统计表明,地震中的死亡有 95%以上是由于建筑物坍塌造成。据公布,整个震灾区 倒塌的校舍达到6898栋。但强震中也有诸如汉龙集团出 资捐建的教学大楼在一片废墟中屹立不倒的北川刘汉希望小学、擂鼓中学。如果校舍的建设都达到了应有的质 量标准,一定不会有那么多死伤者。“学校是第一避难 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这 是日本防震灾的一个基本原则。1923年的那一场日本关东 大地震,导致了日本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 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学生的生命 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汶川大地震造成许多教学楼倒塌, 众多学生遇难,这一消息给了日本政府极大的震惊。5月 16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加快学校危房改造 的进程。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安排主要资金,争取在5 年内完成全国4.5万栋公立中小学校校舍的补强施工。反 观国内,截至2006年,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仍高 达6.6%——也许一场大雨或大风就足以酿成惨剧。要借 鉴日本国的做法,制定更加严格的强制性建筑物抗震标 准,对中国地震带上的学校乃至全国所有学校落实防震 加固措施。这一点在所有的减灾措施中应是最为关键. http://www.qiqi8.cn/ 参考文献 1刘志国.钱文忠镇江狠批小师弟“范跑跑”,扬子晚报,2008年6月21日第A7版 2陈恩武.作协副主席:灾民做鬼也幸福,现代快报,2008年6月18日第A10版 3童大焕.秋雨、兆山同学,懂得“文以载情”吗?现代快报,2008年6月18日第A6版 4乐毅.日本强震带来的启示,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第7版 5唐燕云.大难兴邦,中国原本就这样,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6日第5版 6修仰峰.受伤的是不会说话的社会公德,现代快报,2008年6月11日第A10版 7夏家顺.抗险教育:刻不容缓,光明日报,2008年6月11日第7版 8石剑峰.钱文忠思考汶川大地震,东方早报,2008年6月10日第4版 9曹林.震灾,年青一代的亮相和成长事件,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3日第2版 10杨逸.让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29日第2版 11张茂龙.莎朗斯通“道歉”为何难获谅解,新华日报,2008年5月30日第B3版 12许耀桐.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的启示,人民论坛,2008年第11期第1—2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