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佛家的“无”,“无”是与自然的圆融无碍。通过“无”可以向纯粹生命转进。“无”的哲学反对理智主义主张的“人外在于自然”,而主张人在“自然的怀抱之中”。和辻认为佛教的艺术与建筑“代表了日本创造精神的最纯表现”[158]。和辻用“风土”(亚洲为“季风型”;欧洲为地中海型;非洲与中东为沙漠型)来解释欧亚社会基本差异。认为欧洲的“征服”、“计算”、“秩序”、“理智”、“个人主义”、“争战”与温和、贫瘠、以牧业为主的地中海型风土相关;而与欧洲对立的亚洲精神则与亚洲气候的无常与万物的繁生相关。而日本则处于季风风土的东极,具有一种“双元”的天侯系统,故日本的独特性在于介于欧亚典型社会的两极之间。既不全然进取,也不全然退守,“反而与自然蕴育一种坚强而生动的关系”[159]。因此日本的资本主义虽然表面上看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其实它们基本上不同。(7)西田几多郎(1870——1945)西田几多郎,艾恺称之为“第一位日本哲学家”[160],他和他的弟子形成了著名的“东京学派”。西田著有《日本文化的问题》(1938)、《哲学的根本问题》(1943)等。与和辻哲郎一样,西田哲学的中心概念也是“无”。也和他一样,西田哲学的语言和概念西方多于东方。西田的西学资源主要来自费希特,尤其是他的“先念的自我”的观念。此外,还接受了黑格尔、伯格森、胡塞尔的影响。他的本土资源主要是禅宗佛学。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中,西田界定东方的世界观为现实的概念之“无”,与西方认为现实是“存在”的观念呈鲜明的对照。在《日本文化的问题》中,西田认为日本文化中最好的地方是将之与西方联结而不是分离的东西。他宣称日本精神并非只是情绪与非逻辑,而有超越仅仅主观追寻真理的基本特质。他强调“东方人中只有日本——尽管分享了那些(亚洲)文化——前去吸收西方文化,并创造一个新文化;其所以然者,主要不是靠了同样的精神,而是自由,不受约束的精神‘直指向物’”。[161]尽管西田在此提倡一种科学与理智的精神,但他观念中的“无”,是界定为超越西方绝对观念的一个范畴,因而意味着日本文化中有优越于西方的一种特殊直观能力。西田的弟子们将西田的哲学带到了所有的领域,并以之指导国家政策与行动之用。1941年在“世界史的立场与日本”的学术会议上,“东京学派”的集体立场得到了共同的总结:这群人的中心目标在于建立他们所谓的“世界史之哲学”。艾恺认为,“事实上,他们是利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在伪装下为日本的侵略及继续帝国主义找辩解。他们宣称日本是特别被用来解决历史的挣扎,因她成功地在哲学上综合了东方人文主义与西方理智主义,因而也进向了人类发展的高一级阶段。这个成就的最终意义在于摧毁西方的霸权。是故,日本的扩张及侵略是进向人类完美新阶段的历史发展中的创造性运动。” [162]艾恺尖锐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在日本,一个反现代化的批评是如何的推涌成极高度的国家主义理论。”[163](8)柳田国男(1865——1962)柳田国男,文化人类学家。有志于乡村重建,柳田称之为“社会改造”,之所以从事人类学研究,乃是他相信这种知识可有效地具体地强化乡间农民的福祉。(梁漱溟从哲学研究转到社会学研究也不外如是[164])柳田主张创建一种俗文化科学,目的在于帮助解决现代技术带来的农村贫穷及困境,也相信人民了解了自己会有助于自觉与自我重建。是故,一个基于本土文化的新社会将因而能在其文化本身中建立,不须依仗中央政府官僚和技术性的工具。柳田认为,一个人在成为社会的功能性个人(社会分工是对人的异化)之前,首先也是首要的是“常民”的一员。柳田呼吁注意“常民”及其文化也就是讨论他们通过实际生活在乡间的生活方式而表现之特殊社区样式。确认此种生活方式之特殊性质为“公有主义”。他害怕在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央官僚无情的渗透下,乡村的公有主义生活面临迫近解体的危机,遂以一种亚洲的礼俗社会对这种现代化的入侵加以制衡。柳田对明治体制及其扩张力量极度不表信任,看待官僚对乡间的渗透以高度的警觉。深怕那将搅扰了根植乡间本土文化中的日本公有生活。明言反对政府将全国神祠纳入官方行政体系中加以管理的政策。柳田推动保存地方民间传说与信仰的运动,用以对抗全国性神祠之被重新组织入国家神道的架构中。(三) 中国的反现代化理论1. 个案分析(1)辜鸿铭(1857——1928)辜鸿铭著有《中国牛津运动的故事》(1909)、《中国人民之精神》(1915)。艾恺认为辜鸿铭的反现代化思想主要表现为:辜鸿铭认为,孔子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他建立了一个不是宗教的宗教,因儒家是纯然的道德体系,不是崇拜上帝或诸神的宗教;其功能与西方的宗教近似,也与西方的法律近似,它是道德的律令而非法律。儒家强调义利之分,此乃中国文化之核心与根本原则。中国文化的反面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现时”(现代化中的)的西方文化。欧洲人成了“现代的自动机械怪物,既无道德责任,亦无道德权利”,他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