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高等教育
   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论纲      ★★★ 【字体: 】  
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论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9:15   点击数:[]    

为设立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

三、我国海洋高等教育成就及存在问题

1.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

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停滞不前到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两个区分度较为明显的阶段。回顾60年来的发展,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海洋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大陆只有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一所海洋高校,至今(2011年)已有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以及浙江海洋学院等5所海洋类院校。除专门海洋类院校外,我国能够进行海洋高等教育的其他院校经过60年的发展,涵盖综合性大学、交通类院校、工科类院校、师范院校、农业院校以及涉海高职学院和培养研究生层次的研究院所等机构。其次,海洋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布局逐渐完善。据统计,全国共有海洋专业领域博士后流动站11个,海洋类博士点46个,涉海博士点69个,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93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级、省部级本科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等不同类型构成,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等不同层次结构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采掘、海洋设备制造、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海洋工程建筑、海洋地址勘察、海洋交通运输、海事保险、海洋社会服务、海洋旅游、海洋信息咨询服务、海洋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等海洋产业提供人力资源⒄。再次,海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逐步提高。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于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1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根据共建协议,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共建高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大力发展海洋教育,支持共建高校涉海学科及相关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平台的建设,促进涉海及相关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发展。国家海洋局将把共建高校涉海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纳入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支持共建高校与国家海洋局局属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使共建高校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建高校将积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承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任务,主动开展海洋战略、产业经济、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研究和科技难题攻关,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2.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海洋人才难以满足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海洋人才培育以养殖渔业、食品科学、轮机、航运、造船等为主。近年来,由于海洋知识经济及信息科技在海洋产业的应用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及新兴海洋产业不断产生,海洋院校也随之增设海洋生物技术系、海洋运输与管理系及水域运动管理系等若干科系,但海洋产业界反映,不论海洋或海事产业,皆不易找到所需专长之人才,其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或新兴所系科未能对焦产业类别。例如培养航海、轮机等人才之职校专科层级的学生数逐年下降,而大学以上层级学生数逐年增加,唯上船就业人数甚少,实际仍不符合产业界所需。其次,海洋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曹叔亮认为,在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上,目前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呈现为一种“橄榄型”的形态——两头小,中间大,即本科教育的规模大于专科教育规模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在高等教育形式结构上,目前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比较单一,处于一种片面发展的状态,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之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在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上,当前海洋高等教育分布结构呈现点状形态,未扩展到面。从事海洋高等教育的高校为数不多,学科分布亦相差较大,既没有发展成为线状分布形态,也没有达到全面分布形态,与我国实现海洋发展战略的需求相距甚远⒅。再次,海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且呈统一化趋势。地方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区域环境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其师资力量、设备条件、财政支持、生源质量等方面都不能与部属大学相比,然而,许多地方高校没有正视自身的局限和特点,制定海洋人才培养目标时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需要进行定位,过高定位或盲目照搬别人的模式,而目前整齐划一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方案更是成了一个限制地方高校特色的“紧箍咒”⒆。以海洋类高等院校为例,五所院校中,除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外,其他四所院校在学校定位上除面向或服务区域略有所区别外,各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呈单一和趋同化趋势。如,大连海洋大学定位为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广东海洋大学定位为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新时期的学校办学目标是,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理、工、农、经、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国际化、开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的办学目标是,争取到2020年,建设成为办学特色明显并国内一流、部分学科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海洋大学,成为我国中部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科技创新载体、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海洋文化研究中心。

四、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面对我国海洋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海洋战略要进行如下考量:

1.确立海陆平衡的高等教育理念

从我国现行海洋国策出发,海洋高等教育需要从以往传统的陆路教育观念调整为兼容并蓄的“海陆平衡”思维,将高等教育政策延伸至海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机关因应区域发展需要制定海洋高等教育推动计划及健全推动制度,提升人才培育绩效,以促进国家海洋社会、产业及环境保护的发展。其次,各级学校要加强海洋基本知识教育,培育学生具备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善用海洋、珍惜海洋及海洋国际观的国民特质。

2.推进海洋高等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从高等教育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海洋高等教育正处于成长期,要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的目标,我们要对全国海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海洋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规划,促进我国海洋高等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整体优化⒇。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很多海洋类高校仍注重在数量上发展、规格上升级,追求更名海洋大学。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海洋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地发展、改革、调整,以适应海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缺乏一整套良性的以质量提高为主的机制。为防止过度外延式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建立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也需要海洋高等院校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推动海洋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21)。

3.创新海洋教育人才培育制度内涵

由于海洋经济的综合性和扩展性,海洋经济可做狭义、广义、泛义的理解:狭义的海洋经济可以理解为直接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直接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经济活动;广义的海洋经济可理解为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泛义的海洋经济可以理解为凡是人类具有涉海性的经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问题研究.史敏

  • 下一篇文章:大学财政治理结构中的政府作用,郑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论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论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多维视域下的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吴薇...
  • ››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
  •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张忠...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证研...
  •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
  •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辅导员职业准入...
  •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策略...
  •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 ››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论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