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高等教育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 【字体: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9:5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产业发展水平、学科融合的机制和培养计划中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环节等差异,是美国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出的生医人才较之中国的学生知识面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中美比较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107030038)。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并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目前,中美两国都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领域进行巨大的投入,积极寻求技术突破和提高产业化水平。但综合看来,在这一领域,美国无论在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实现上都不同程度地领先我国,这种领先优势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仅从两国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这一基础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两国的差异所在。

一、背景之比较

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决定了两国在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不同。总体而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多个学科发展到一定水平,形成交叉而产生的新型高技术应用。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的培养目标。在生物医学工程由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从业人员才逐步由高端研究型人才向中低端的市场推广、操作型人才均衡发展。比如,根据Whitaker foundation的数据统计,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博士生并授予学位,但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设置本科专业并授予学士学位。这说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是在技术产业化的背景下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一点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设立生物电子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水平很高的著名大学。虽然是本科教育,但由于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其性质是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后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研究生层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主要培养目标。比如,东南大学1984年开始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1986年就增设了“七年制”本硕连读,将教学重点放到了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1995年以后,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市场化发展,我国开始有大量的高校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专业,培养面向产业化的应用型人才。比较中美两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差异,必须首先比较两国该专业发展不同的阶段,尤其是经济发展不同的阶段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产生的影响。就当前的时间节点而言,美国经济发展处于后工业化阶段,高技术产业是其经济支柱,所以生物医学工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主导性份额。即使在世纪之交,IT产业严重缩水,而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仍高达41~42%之间,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而中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前期,制造业发展和升级是当前经济的主要任务,高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是战略性任务,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具备使生物医学工程完全产业化的条件。所以,当前中国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教育不是向市场输送基础产业化的人才,而是为使本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能够赶超世界一流水平,为国家下一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进行技术储备。这样的背景差异决定了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人才结构和去向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本科毕业生既有深造从事科研的,也有很多服务于产业界的;而我国由于缺乏成熟的产业环境,产业人才市场容纳不了太多从业人员,因而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从事研究,真正从事技术产业化的较少。

二、体制之比较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高技术交叉学科,最佳状态是医学、生物学、工程技术学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其综合性的学科价值和研究目的。做到这种融合是大学实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效研究和教学的基础,在这一点上,美国的高校在专业设立之初就有清醒的认识,在专业设立之初就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比如,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排名前五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创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初,虽然是以其自然科学与工程学上的强大实力为基础,但是,1966年其首先是应国家卫生研究院要求建立医学院,之后于1973年成立康复工程中心,次年核医学研究计划启动,1975年首批癌症康复研究计划启动,此时才建立了以临床仪器为主要目的的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的生物工程系也是始建于1966年,但一开始是作为应用力学与工程科学和医学院的联合体存在的,直到1994年,才组建了生物工程系,但在次年的国家科学院科学研究委员会工程学会及医学院公布的综合报告中,其生物工程研究生教学实效列为全美之首。由此可见,美国高校举办生物工程专业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工程学院与医学院紧密合作的体制,正是这种体制为工程师和医学科学家们的联合科研和教学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不仅如此,在同样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闻名的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该校的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教师一般都是其工程学院和医学院的联合教授,参与两个学院的教育、研究及决策委员会的工作,因而在研究和教学中学术交流与合作极为方便,完全利用了不同院系的优势,为其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①。

我国于1977年创建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共有包括综合类大学、理工类大学、医科大学和其他各种高校等在内的110余所大学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本科招生计划。很多学校依托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医学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其他学科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各个领域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由于专业划分泾渭分明的传统,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进缓慢,更重要的是局限于管理体制和传统管理文化的影响,工程与医学、生物学的有机结合程度不深,尤其在教学上缺乏能够将工程技术学和医学结合教学的课程和教师。整体来看,综合院校往往具备更深的理工基础而缺乏医学背景,医科院校与临床结合紧密,但工程力量又显得薄弱,虽然很多综合大学都有医学院,但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以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平台还远没有建立。我国大学与美国大学在体制上的差距,最终反映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上就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素质比较全面,有利于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以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为例,其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1/3左右可以被医学院录取,1/3左右可以攻读其他类研究生,约1/3可以投入到产业界工作②。而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仍然聚集其本科所选定的专业方向上升学或就业,跨学科发展的情况比较少见,培养的人才仍然是偏单一学科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复合型或交叉学科的人才。这种情况既与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窄有关,但也深受当前管理体制之下,不同院系的学科难以有效交流融合的现实影响。

三、培养模式的比较

由于中美高校在办学理念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发展的阶段不同,导致两国在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诸多差异。

首先,两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规格不同。美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景安磊

  • 下一篇文章: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多维视域下的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吴薇...
  • ››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
  •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张忠...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证研...
  •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
  •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辅导员职业准入...
  •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策略...
  •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