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具有广阔的工程学和生物医学背景的学生,使其不仅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内攻读研究生,也可以为职业发展导向的医学、法律和管理类等方面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注重直接服务于产业界的综合素质训练。可以说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理念是一种“宽口径”的思路,注重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深造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就尤其注重使毕业生能够理解、阐明并应用数学、物理学、工程学原理解决医学问题,能够成功地从事职业实践并继续深造,具有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高度重视职业及伦理责任。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则较为具体,虽然也有高校关注到毕业生在未来从事科研或服务产业等多种发展可能性,但是在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上还是以岗位需求导向的专业教育思路,缺乏为本科毕业生后续发展奠基和能力塑造的前瞻性。美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工程学、理学、文学甚至双学士学位,而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则只能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同样是这种差异的体现。中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这种差别,一方面是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理念存在差别的体现,美国大学注重本科教育的通识性和职业素质培养,而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仍然是以专业化的教育为主;另一方面是中美两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导致的,美国大学注重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为产业服务的技能,综合素质培养色彩浓厚,中国大学则注重培养在具体专业领域内从事具体工作(科研、管理、开发、制造等)的技能,专业素质教育导向明显。

其次,中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各自特色。美国高校的本科课程突出通识化、职业化,中国高校的本科课程则突出专业化、技术化。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学制一般都为四年。课程分五个方面:(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类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类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类选修课程。其中工程类核心课程类似于国内的专业基础课,如计算机编程、信号与系统分析等,而工程类选修课则类似于专业课。除了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学生在一年级接受通才教育,三四年级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科研实践和职业训练。综合而言,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的。宽知识背景,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式,尤其是在科学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方面的深切关注,为学生今后在广泛领域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涉及15个方向,其中,高校涉及最多的培养方向分别是医疗仪器及设备、生物医学信息、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影像、医学物理和生物化学等。但是,各个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紧紧围绕所开设专业方向开设课程,专业选修课很少,而且是根据各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特长开展,其他培养综合素质和技能的课程较为缺乏。整体而言,我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性和技术性,属于专业性人才培养课程模式。与美国大学的课程相比,我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科课程跨学科交叉程度低,辅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跨领域发展的作用不明显,过分专注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知识快速更新的知识经济社会脱节。
第三,中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方面重视程度不同。美国高校由于实验室条件非常优越,又非常重视实验室教学,所以,其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一个重大特色就是注重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杜克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的技能在现代工程和研究中的应用;莱斯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实验室课程占很大比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必修的课程中都有对应的实验室课程,重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我国高校由于专业实验室资源有限,对本科生未完全开放,实验条件相对较差,因而在教学计划中所开设的实验课程也较少。如表1中,很多名牌高校的本科生实验课时也仅占总课时的15%左右,远低于美国高校的水平。
美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都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很多大学都同企业签有联合培养实习计划。高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了大部分课程,掌握了一定实验技能之后,在公司某一部门或附属工厂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如设计、分析、生产、测试、常规事务等工作,结束后须向公司及学校分别提交实习报告,这也是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获得更有价值的见识,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将会有所帮助,经过符合行业技术需求的实践训练,学生也将更具有竞争力③。中国大学也积极谋求与企业的合作,但更多的是停留在技术转化层面上,面向本科学生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做得不够。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产业规模比较小,没有强烈的需求和足够容载能力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则在于中国高校的本科培养活动中缺乏基于提高本科生实践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能有效促进本科生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教学与课程。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能充分对接是阻碍中国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职业训练的重要原因。
四、对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发展的启示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美国高校本科教育进行比较,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改革和发展。
1.结合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形势,打造规划型本科人才优势,适时扩大适应产业化的人才培养
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需求作为支撑,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是如此。1995年之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平缓,之后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都是由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兴起。虽然目前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这一产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期。为此,我国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要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同时,注意根据生医产业的发展,逐步扩大适应产业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要打造前瞻性、规划型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需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储备的战略需要,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发展培养高端研究人才的后备力量的同时,加大生医工程产业化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尤其是随着国内产业群的成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做好先期的人才储备。对高校而言,要在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好科研人才和产业市场需求人才的均衡培养,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科研技术实力提升和产业发展布局相匹配。
2.根据交叉学科发展的规律,打造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的多学科整合平台,促进本学科科研与教学的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学科交叉性很强的专业,虽然各个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但是,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关键还在于如何使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甚至其他相关的人文和社会学科交叉融合,有效发展。根据上文的分析,美国高校做得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建立了多学科融合的平台和机制,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在改革和提升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在体制上创新,融合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