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西方学者较为强调以知识为基础的教育观念层次的教师信念,而国内学者多强调以理想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层次的教师信念。在国外大学教师信念研究中,多数研究者以教师教学时所接触的人、事、物作为研究的主轴。教师信念有不同的取向,一般而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师信念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与传承;“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师信念强调学习者的独特性、自主性,注重各项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关键词:信念,教师信念,大学教师信念,比较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不同类型高校教师信念比较研究”(课题批准号:DIA100307)。
一、大学教师信念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教师信念的研究迅速发展,但很大一部分研究是聚焦于中小学教师。事实上,许多大学教师认为他们是不同于中小学校教师的。此外,高校的价值体系和传统的运作与中小学校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根据研究的需要,不同的学者根据对信念的认识,从不同的维度对大学教师信念进行界定以便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搜寻国外大学教师信念相关重要文献,针对学者们研究的内容做一整理统计,成表如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内容统计表
 资料来源:研究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整理而成,*代表该研究者探究教师信念的方面。
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多数研究者以教师教学时所接触的人、事、物作为研究教师信念的主轴,包含教师、教学目的、学生、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主要方面。而其中对知识的信念、教学的信念、学生学习的信念以及对师生关系的信念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一)关于知识的信念
教师的知识信念与作为重要的知识基地的大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关于知识的信念就是教师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即对“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的回答。
福克斯根据教师在访谈中对“您是怎么理解教学”的问题的回答,归纳出了教师关于知识的四种不同类别的信念:(1)迁移理论(transfer theory)将知识看作是一件商品,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商品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2)形成理论(shaping theory)将知识看作是一种雕塑工具,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根据一定的形状模板来“培养”学生;(3)探险理论(travelling theory)将知识看作是一个未知的亟待开放的领域或是没有攀登过的山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作为学生的旅行同伴;(4)成长理论(growing theory)关注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觉,教学的目的是要关注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福克斯进一步指出这些理论是互动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这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15]。
(二)关于教学的信念
大学教师关于教学的信念主要涉及到教师对教学目的方面的认识。许多学者通过对大学教师信念的研究后指出,大学教师应该既帮助学生获得特定的学科知识,又鼓励他们发展思考技能和培养自我导向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大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学生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特别是他们的工作生活。对于现在的大学生,21世纪的工作环境的特点是工作条件和工作任务快速变化。所以,学生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创意的、富有想象力的、非常规的思考方式,需要具有进一步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灵活性。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是,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师在许多时候要扮演研究者角色,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从事学术研究。众所周知,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是增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教师如何看待教学科研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探讨[16]。
(三)关于学生和学习的信念
教师的学生信念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学生信念在教师身上可能表现为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
哈蒂瓦期望通过了解教师对其学生的认识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研究中的教师对学生常持否定态度,因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好。教师认为,学生的这些不良表现是因为没有学习动机,不愿意花心思学习和思考。这些教师不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学生信念对学生的不利的学习方法是有影响的。后来,教师在这项研究中得到了个性化的对待,他们的教学有了长足进步。他们更好地理解了学生不良表现的根源,以及改进这些行为的方法。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责任[17]。
高和基姆伯于1993年对教师关于学习的概念所做的调查得出以下六个概念:学习是知识量的增加,学习是记忆,学习是事实和操作技术等的获得,学习是理解意义(对意义的抽象),学习是旨在认识现实的一种解释过程,学习是个人变化的形式。前二者是知识再现的思路,而后二者是意义建构的思路。然而多数教师的概念是多种类型兼有[18]。
(四)信念之间的关系
综合已有相关研究,目前对大学教师不同方面的信念之间关系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教师的知识信念决定其关于教与学的信念。首先,教师的知识信念对教学内容产生制约;其次,教师对知识的产生方式与传播方式的理解会对其教学方法产生制约;最后,教师的知识信念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评价标准[19]。庞国斌认为中国的大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一直呼吁要“转变教学观念”,但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认识和实践还不是很彻底,因而也就不能带来彻底革新和重构的关于教学的信念。
2.教师关于知识的信念、关于学习的信念以及关于教师教学的信念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20]。教师关于知识、教、学等方面的信念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复杂地联系着的。
3.教师信念具有不同的取向:1997年,基姆伯(Kember)教授对大学教师信念中13个有代表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出现在1992-1994年间)报告做了对比分析后将人们在研究中发现的教师信念归纳为5种:传递信息的教师信念、传递知识结构的教师信念、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师信念、帮助学生理解的教师信念、促进学生观念转变的教师信念。这五种教师信念按照对学生和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的认识的差异,从强调教师中心过渡到强调学生中心。前两种教师信念的共同点是强调教师和教学内容,属于以教师或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学取向。后两种教师信念的共同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向。第三种教师信念介于两种取向之间[21]。
二、中外比较与研究展望
(一)国外大学教师信念研究的异同
1.国外研究之间的共同点。虽然国外研究结果在每个概念或类别的具体描述有所不同,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发现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学者们基本上都发现了大学教师所持的信念在发生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方面是从向学生传递信息转向促进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此相伴随的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2]。这一显著的共识已经在不同国家、机构或不同的大学教师样本的研究里体现。
研究者们认为,与“学生中心”的信念相比,在“以教师中心”信念引导下的教学通常被认为比较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成果。也有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教师关于教与学的信念与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在以“学生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已有的理解的概念等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相长。在以“教师中心”的教学中,教师是将自己拥有的(获得的或建构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由老师传播或者传授的[23]。
2.国外研究之间的不同。尽管关于大学教师信念研究的结果体现出了“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这一结果的相似性,但研究人员在有关信念的假设中存有差异。
首先,在信念的类型方面,有学者认为,在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