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桂红      ★★★ 【字体: 】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桂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8:5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哈佛大学2007年颁布了《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继承了自1978年以来核心课程设置及管理中的合理部分,建立了一种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通识教育新模式。将自由教育与学生未来生活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理念,具有更鲜明的实用色彩。

 

  关键词:哈佛大学,自由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课堂管理

 

  自20世纪初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的通识教育改革以来,哈佛大学大约每隔三十年都会进行一次通识教育改革。2007年,哈佛大学公布了《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标志着新的通识教育改革成果正式出台。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哈佛大学2007年的通识教育改革,继承了核心课程设置及管理中的合理部分,同时针对其弊端进行改革,建立了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所谓统一就是仍然像核心课程那样,在各系之外设置通识教育系列课程。所谓分散就是肯定各系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赋予各系提供通识教育课程的责任。负责通识教育计划的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与各系密切合作,如果系里的课程符合通识教育的要求,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可以将其作为通识教育课程。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通识教育课程。

 

  哈佛大学虽然于2007年去掉了核心课程这个曾经享誉世界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名称,但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进行革命性的变革,而是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具体做法就是将原来核心课程的七大领域改为通识教育计划的八大领域。通识教育计划的八大领域是:美学与阐述性理解(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文化与信仰(Culture and Belief)、实证推理(Empirical Reasoning)、道德推理(Ethical Reasoning)、生命科学(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宇宙物理科学(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世界社会(Societies of the World)、世界中的美国(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orld)。与核心课程的七个领域(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和数量推理)相比,2007年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上增加了美学领域的课程,去掉了“历史研究”和“社会分析”,将科学分为“生命科学”和“宇宙物理科学”,“外国文化”变为“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1945年哈佛大学的《红皮书》要求学生了解的是西方的文明,1978年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的是外国文化,2007年的通识教育计划则更进一步,不仅要求学生向外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状况,也要求学生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状况中了解美国自己。

 

  哈佛大学2007年的《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实际上是一个调和版本,是一个将理想和现实兼顾的版本。正如《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通识教育计划的宏伟理想就是能够涵盖大学生在哈佛所有活动中的学习,既包括课堂内,也包括课堂外。哈佛通识教育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材料,而不是就某一主题或几本教科书进行深入地探讨。帮助学生用抽象的概念或已有知识去理解和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他们现在的学习对他们将来的人生及离开学院后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目前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由三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主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这个课程结构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Lowell)奠定的。洛厄尔于1909~1933年任哈佛大学校长,为了纠正前任校长艾略特(Eliot)大力推行选修制所带来的弊端,洛厄尔创造性地推出了分类必修制和主修制,将哈佛大学本科生的课程分为三部分:分类必修课程、主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这就奠定了此后哈佛本科生课程的基本框架。主修制和分类必修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中与分配制。集中课程就是主修课程,相当于我国的专业课程;分配课程就是分类必修课程,就是通识教育课程。洛厄尔任校长期间,学生最少要修满16门课才能毕业,其中6门系里的主修课、6门自由选修课、4门分类必修课,学生必须在文学、自然科学、历史、数学这四个分类当中,每类选修一门。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科系制和主修制创立之后,这两者结合起来,在大学里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识教育课程与主修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中的主要矛盾。哈佛大学的主修课程以其内在的逻辑不断发展,不需要学校的强调,通识教育课程则不断经历着改革、衰弱、再改革、又衰弱、继续改革这样的发展历程。

 

  1945年,“二战”结束后哈佛大学推出通识教育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规定哈佛学生在毕业前要修满16门课程,其中主修课程六门、通识教育课程6门、自由选修课程4门。科南特的设计与洛厄尔的相比,学生要修满的课程总量没变,主修课程数量没变,通识教育课程增加了2门,自由选修课程则减少了2门。同时规定有2门通识教育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即“文学经典名著”和“西方思想与制度”[1]l5。科南特校长于1945年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与20世纪初洛厄尔的设计相比,有所改进和完善,但其大框架没有改变。学生选择通识教育课程,仍然要到各系去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科南特校长培养“完整的人”和建构学生共同思想和价值观的教育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学校来说,各系教师越来越专业化,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也越来越细,失去了进行通识教育的本意,另一方面各系教师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投入越来越多,导致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识教育课程日渐松弛,课程数量越来越多,课程内容越来越细,成了一个大杂烩。

 

  为了扭转通识教育课程这种每况愈下的状况,哈佛大学决定重新打造通识教育课程,推出核心课程。在知识分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哈佛大学要以学校之力,在知识领域打造一个共同的“核心”。使各种知识在人的思维领域达到统一,这就是核心课程的设置理想。然而这个理想在现实的冲击中,也渐渐支离破碎。因为大学教师、社会和学生都有自己的真实而具体的需求,哪一方面的知识是核心,从理论上看不是一个问题,但在现实中看却是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强调不同的方面。而且核心课程在设置与管理上没有调动各系的积极性,各系忙于自己的事务。前哈佛学院院长刘易斯说,核心课程还算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尽管一些教师抱怨,但通过核心课程委员会对课程的逐一审查,那些昔日混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不良科目、不合格教师被清除出去了。刘易斯还认为核心课程的管理让教师和学生吃尽了苦头,到后来院长们也不支持核心课程了,只要教师愿意,都可以去教核心课程。“一旦哈佛的行政部门反对,核心课程也就崩溃了。”[2]哈佛大学统一设置的核心课程在其形成之初,确实是提高了通识教育课程的地位与影响,克服了以往的散乱状态。但在发展过程中,“统”得过死的弊端渐渐显现。2007年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其实是承认、并顺应了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些变革,并将其合法化。在组织管理上,通识教育计划由哈佛文理学院负责管理,报告建议成立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下设分委员会。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招募教师与各系共同开发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就目前的课程是否适合通识教育做出判断。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由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任命,常务委员会主席就是通识教育计划的负责人,委员包括文理学院院长、哈佛学院院长、文理研究生院院长和学生代表。通识教育常务委员单独设立一个委员会,每五年对所有的通识教育标准和内容进行一次审查。这就意味着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调整将成为一种常态,能够震惊世界的通识教育大改革也许今后不会再有了。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价值逻辑、中国语境与治理边界 刘桂秋

  • 下一篇文章:高等教育教材发展与建设调查分析 李奇 李洵之 王楠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桂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桂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多维视域下的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吴薇...
  • ››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
  •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张忠...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证研...
  •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
  •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辅导员职业准入...
  •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策略...
  •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李桂...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