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精神文化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引导大学生走出精神文化消费误区从社会、学校、学生等几个层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对策 消费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 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1]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就是特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其外延则包括课堂知识文化学习,课外阅读及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等。换句话说,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呈全方位开放性的态势。 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而不是生产,由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职能,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是对知识的、精神的、文化的消费,从而使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中的主要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从大学生的个体来看,则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成才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其目的和功能则是为了再生产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教育学的意义来说,则就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管理人才。因此,全面分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状况,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教育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基本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在消费内容、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方面呈现出日益多样化、超前化和现代化的特征。除了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用于网络、通信、旅游、娱乐、恋爱、交际等方面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大学培养人才的定位,这就决定了精神文化消费是应当是大学生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部分。[2]然而,由于社会上可供大学生消费的一些精神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繁多芜杂,加之西方文化的渗透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用青年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比较普遍的存在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喜庆消费”、“恋爱消费”,以及精神文化消费中的过分虚荣和浮华躁动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乃至日后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据《2005年度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调查显示,普通大学生,一个学期的平均支出为5722元,每月的日常花费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餐饮、服饰和通信。在IT及数码产品消费方面,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学期要花费1067元,占学期总支出的19%。60.4%的大学生拥有移动电话,34.8%的大学生拥有MP3,13.4%的大学生拥有数码相机,6.5%的大学生拥有笔记本电脑,绝大多数同学经常上网。[3]笔者通过对当地几所高校学生的调查,也都显示了大致相近的调查结果。所以,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越来越多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的消费,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且还有进一步增长上扬的态势。 从调查情况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费、考证费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等四大块。除了基本生活消费外,大学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的数额在不断增长,构成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对象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既包括文化教育、绘画、雕塑、书法、摄影、阅读图书、报刊、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戏剧、听广播或演讲等,也包括上网学习、聊天、玩游戏、通信、交际联络,还包括旅游、恋爱、健身、舞蹈等。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2. 消费层次的多样性。精神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既有消遣型、娱乐型、享受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也有社交型、发展型、智能型的精神文化消费。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跨层次性,这主要与精神文化消费主体的素质、文化修养、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相关。大学生消费的各种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既有高雅与低俗之分,也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别,既能供人娱乐消遣,愉悦身心,也能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也可使人储备知识能量,发展多方面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显然,积极的、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本质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并能给社会发展以长期的、深远的影响。相反,低级无聊、庸俗不堪的精神文化消费则使人低迷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消费追求的时尚性。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张扬叛逆,敢于冒险,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反映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就是热烈地追求时尚与新颖,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使他们新奇渴望,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代,引领时尚潮流。由于青年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因而对于精神文化消费的追求也是注重其能够反映时代潮流与风格,符合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调查资料表明,各类电子词典、MP3、MP4、手机等在大学生中不仅机型新、时尚前卫,而且更新换代速度快,在大学几年中因追求手机机型的时尚新颖而换两机、三机的人并不少见。特别是一些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更是几天之内可以迅速地在大学生中传遍,但用不了多久,大学生们又会追求更新的畅销书籍、流行歌曲等。 4.消费心理的独立性。从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带有追求个性与独立,表现自我,冲动性强的特点。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具有商品个性,并能体现自我特点,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同时,青年大学生心理的又一个典型特征,是情感丰富强烈而又不稳定,毕业论文网http://www.biyeda.com/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极易冲动。例如在精神文化产品的购买上,他们的冲动性购买,多于计划性购买,选择商品时,也往往忽略综合选择商品,单就款式、颜色、形状、价格等某一方面的因素,就可以使他们激情涌起,成为他们购买商品的理由。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娱乐性消费多发展性消费少。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取向来看,大学生除必须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在其活动及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多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发展或未来职业所要求的个体综合素质。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的同学身上尤其明显,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在许多大学生中去网吧的比去图书馆的多,在网吧娱乐的比学习的多,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摆阔性、攀比性的精神文化消费,而不愿或没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作品等。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特别是发展性精神文化消费的投入较少,有的同学甚至连上课用的教材也干脆一省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