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推荐阅读: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寝室之我见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面临着许多压力和困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还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把心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两者的结合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业问题。学习是学生生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大学学习需要自主性的增强,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一些大学生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再加上大学开设的科目繁多,课堂容量大,内容多而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有些学生就会对所学的专业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和焦虑紧张情绪。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很可能形成学习心理障碍,影响学业。
(二)交往问题。当代大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中长大。一些大学生高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性,不懂与人相处之道,不懂与人沟通。离开了父母的羽翼,独自面对和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很多学生的生活一团糟。原本带着美好的希望与人交往,现在理想与现实的大相径庭,使他们害怕去交往或放弃与人交往,有人甚至自暴自弃。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抑郁、孤独、自闭,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近些年自杀和他杀的案例日益增多,休学退学现象也越来越多。
(三)情感问题。大学生基本已经成年,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又害怕或羞于同异性往来,更不知如何与异性交往。而由于长期以来性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缺少正确的恋爱、失恋、婚姻观念。有的学生因为不能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为耽误学业而苦恼;有的同学因陷入单恋、失恋而苦不堪言,不能自拔;而有的同学因忙于应付多重暧昧关系而心力交瘁。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时间一长还会造成心理疾病,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四)经济问题。大学里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发达的、落后的,不同的家庭,富裕的、贫穷的。原来在中学大家条件可能差不多,现在换了新的环境,差距也就明显了。
一部分同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另一部分同学则不得不为生活四处忙碌,勤工俭学。这种巨大的落差给贫困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此,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疏导,他们就会越来越自卑、封闭、敏感,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五)就业问题。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连份满意的工作都不能顺利找到。教育的巨大投入,使得许多大学生尤其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对好的就业寄予了全部的希望。他们要生存,要反哺家庭,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就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独立的过程中渐渐划清了与教育学、心理学的密切关系。但从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来看,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从属于思想政治问题,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必须以心理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处理心理层面问题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层面问题。”[1](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土壤并拓宽教育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以人的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为基础的。有了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勤奋求知;就能协调控制情绪,正确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就能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方法都各有不同。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心理教育或者把心理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错误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忽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就会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教育环节缺失。目前,各高校只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教育,而没有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有些高校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体制贯彻执行下去。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薄弱。表现在高校现有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专业咨询人员极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教师、管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有能力解答学生的心里困惑。”[2]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是辅导员,而大多数辅导员也都是学生转化而来的。他们缺乏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对思想政治的方法和内容把握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三、心理健康视角下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一般指心理辅导中心。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定期向学生讲解心理卫生知识,把心理问题尽可能扼杀在萌芽状态。教育者要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耐心地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亲近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或个性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学校应多举办一些全校性的知识讲座,用海报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剖析,给学生以警示或激励。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个体的人,是客体也是主体,教育者要关心尊重受教育者。首先,教育者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作为教育者要多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其次,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教育者要做到不偏不倚,一视同仁,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心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隐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从而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高校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使之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胜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辅导的重任。另外,要对教育者的心理进行辅导,以保证教育者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一个人或一个学科的力量难以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