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入手,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来源、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轨迹。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科学社会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人的“异化”与人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物。
通过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而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则是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的生产实践推动着人的解放和发展,但由于生产力及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影响,大多数人的劳动受到了生存环境和阶级剥削的严重束缚,人充当着劳动的工具和奴隶,处于被制约、被压迫的状态。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却又对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自然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但不是主动送到人手中的,需要人类通过劳动去发现、创造,然后才能收获。收获的多少取决于人类发现、创造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此外,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往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破坏,其破坏程度取决于人类预防、抵制、施救的能力。人类之所以受到自然界的束缚,是因为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或者为了生存不得不违背自然规律,更没有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达不到摆脱自然约束的程度。
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恶魔”是私有制。在私有制社会,剥削阶级利用占有生产资料的优势地位,控制着被剥削阶级的生存命运,使被剥削阶级的生存发展受到自然界和人的双重束缚。私有制社会的统治者,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愚弄、奴役、欺骗和压迫被统治者,使被统治者的思想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压迫他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互相依赖是消极的,起着互相制约、互相压迫的作用,而造成这种依赖的决定因素仍然是生产力不够发达。
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社会劳动主体的工人阶级并不占有生产资料,不得不“自愿”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作为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都受制于物:前者受制于自己创造的产品,后者受制于金钱与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1]此外,资本主义工业中分工的精细化,也是压迫人的一种力量。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分工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产物。在分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工人只懂得一种或有限技能,并长期重复相同的操作循环,成为机器的奴隶。“现代社会内部分工的特点,在于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2]人的技能单一化,以及人与人之间才能的差异,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强制性分工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2]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自愿的分工,“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在这些个人看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2]马克思借用黑格尔的概念,把这种物与分工对人的压迫称之为“异化”。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束缚,看到了人在“异化”劳动中处于不自由的“异化”生活状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类应有的自由社会状态。早在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异化的解决关键,在于人与人(社会)的异化的解决,即人与社会冲突的解决。这就是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人和自然的关系才能统一起来,“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他们置于他们共同的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合适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马克思的这段话提供了解决人与自然物质变换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人对自然的“合理调整”和“共同控制”。[4]所谓“合理调整”和“共同控制”就是在先进生产力的支持下,人类社会联合起来,共同遵守自然规律,并合理地改造自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类彻底摆脱各种依赖性提供动力基础;二是要改造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马克思又指出,实现人类彻底自由解放的依靠力量是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是改变社会关系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消除资本与分工对人的压迫,消灭导致人畸形发展的根源,极大地释放人的各方面的潜力和才能,创造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约束的自由社会,既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又使先进的生产力能够为人类的自由生活和全面发展服务。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把消除人的“异化”,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
二、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中国的实践轨迹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作为唯一正确的社会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领导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争取自由解放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全部任务。党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曲折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作为社会主体地位的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领导全党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对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实现人的和谐发展满怀激情,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5]但是,在贫穷落后的中国,要想彻底解放人民群众,除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的压迫,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们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改造自然与社会,摆脱对自然和他人的依赖。
20世纪末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劳动还是生存的手段,而不能成为所有人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必然需求。社会分工及不同工种的差别仍然存在,“异化”劳动还不能被彻底消灭。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逐渐解决这一矛盾。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创造活力被马克思主义“本本”和死板的制度体系约束的情况,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为中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