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上)      ★★★ 【字体: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6:55   点击数:[]    

得不不断地强化(因为国家把个人从传统的各种组织、习俗、权力中“解放”出来,并监督和维持这种“解放”,必须不断扩充相关的官僚机构),而不断强化的官僚机构则反过来不断地侵蚀个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其二,经济体系悖论。当经济体系的某一分离部分——技术、生产、分销、广告等等愈益理智化和有效率,整个经济体系却变得越来越非理性。货品之发明与生产是为了发明新的需求,不然,如果考虑以社会为整体所付出的代价的话,其应用就变得明显地无效率。现代工作在利用有限资源及能源方面效率是极为低劣,如果以之与“前现代”的利用方式相比的话。加在这些上面的是: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危机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其三,战争体制悖论。由理智化所产生的最大的非理性与非效率性,当然就是战争的现代化。由此生产出昂贵得惊人的武器系统,而若一旦加以使用。完全达不到它们预期的功能。是故,理智化的成分与表现:科学技术、民族国家——引致的不外乎非理性的绝对本质:人类的彻底毁灭。其四,社会政治悖论。即使启蒙理性主义的社会政治原则: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在过去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导致整体的非理性化。在国家为人民追求他们的自由、民主、平等、权利之时,家庭、民族、村庄、学校、会社、教会、行会等等成了国家必须摧毁的障碍。个人和国家成为仅有的社会主体。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性(其根源于社区)与道德标准随着社区而败亡,剩下个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所有其他个人的道德标准相“平等”(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无所谓“好”“坏”,道德标准的多元化的结果是个人失去了界定以及提升自身道德的参照系,“无目的”、“无意义”的问题就产生了,其根源是主体失去了自我认同,因为自我认同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产生),其结果为:国家强制的法律标准便取代了道德标准。民主与平等之“好”是不能否定的;而其“坏”的效果也是无可否认的。它们恰恰是同以状态的体现。艾恺说:“每个地方的个人对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入世思想、科学及现代工业产生的解放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同时也继续为传统生活、家庭伦理、教会与社区,明晰道德理脉中紧密的个人关联、安稳的社会地位、与自然相契合等等,大声疾呼。”[28]个人自传统社会的“暴君统治”下“解放”了出来,也自家庭(国家将个人从家庭中解放了出来,与此同时,个人也丧失了家庭对其情绪和精神上的支持和安适)、社区及其道德律中脱出。“失常”乃个人自由的根本性质,也是它的代价。艾恺强调的是:“现代生活,其非个人性,缺乏恒常的人际纽带,没有道德准则或道德的确定性,缺乏认同主体等等,恰恰是个人自由与解放的终极状态。”[29]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化的非理性疯狂确实是现代化最大的困惑。现代化的正面必须要付出代价去换来,因为这些正面的东西对人类产生的效应先天上具有“暧昧性”和“两面性”,恰是“一体的两面”。在历史上人类大众选取了一组欲求而牺牲了其余,然而他们却想二者兼得。但是,恰如艾恺的总结:“现代化是一个古典意义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代价。”[30]现代化的正面(理性)与负面(非理性)的冲突是深刻的、也是长远的;是难以化解的,又是不可不化解的。艾恺尖锐地指出:这是人类“两组欲求之间的冲突,不但象征和表达了人类最深的社会冲突,也象征和表现了人性本身的深邃矛盾。”[31]现代化是否增进了人类普遍的满足与幸福?艾恺说,逻辑上和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但是,“真正的答案(社会调查),却绝对是否定的:在现代化与人类的幸福与满足之间实际存在的却是‘成反比’的关系。”[32]为什么会怎样呢?艾恺认为这与人们对现代化的预期和人们从现代化中的实得的对比有关。现代化过程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化所得(如舒适、财富、健康、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预期,预期越快得到满足,它加速得也越快(舒适、财富、健康、自由、民主、平等、权利这些东西永远不够多,也不可能绝对平均同时达到,因而绝对的幸福与满足是从来也永远不会有的。另外,现代化使进入精神病院的人也越来越多)。“矛盾的是,现代化自促进人类快乐的观点言,是自毁性的”[33]。人们批评现代化,但同时也不愿回到过去。自启蒙以还,人类一边放手地现代化,同时,又一边放手地批评现代化。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是相携而行的。5.       反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点艾恺认为从对反现代化思潮的历史检讨来看,反现代化理论有“确定的模式”[34]存在。无论何处反现代化批评的基本内涵,是建基在一套反映了现代与传统社会种种异点的二分概念之上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基本方面:其一,思想转型。许多反现代化思想家在青少年时代都是献身现代化的,常常是热切的反传统主义者。在他们生命的某一点上,他们身历一种“精神危机”,经验了一种宗教性的“改宗”、“顿悟”或“觉醒”,变成了同样热切的反现代化传统主义者。艾恺认为其转变的确切原因“并不清楚”。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伦理学中的利己主义

  • 下一篇文章:生态学范式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建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
  •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