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顺坡的一般山田而只能是梯田,只是未提“梯田”这个名称而已。据《宋会要·端异二》载,嘉定八年福建籍的官员奏称“闽地瘠狭,层山之颠,苟可置人力,未有寻丈之地不丘而为田,泉溜接续,自上而下,耕垦灌溉,虽不得雨,岁亦倍收”。这也说的是福建,正可做方勺所述的注脚,而这里所描绘的又完全是梯田。这就是说,至迟到北宋的后期,至少在福建的许多地方,梯田已然是普通的田法了。福建大部分是山区,人口又密,在那里比较早地开辟起来梯田,是完全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的。又南宋初年叶廷珪在他的《海录碎事》里讲到果州、合州、戎州等地“农人于山陇起伏间的为防潴雨水,用植粳稬稻,谓已之‘*[田+曾]田’”。在山坡上筑埂蓄水,说明绝不会是一般的斜坡田,而应该算是梯田,这个“*[田+曾]”字可能是从“层”字推演出来的。看来似乎可以肯定,在那个时候,所提到的那些地方也都已经有了梯田。那三个州都在今四川省境内,果州是今之南充,合州今曰合川,戎州今曰宜宾,直到今天,还是通行这种田法。 梯田很像是北宋时期首先在福建、四川等地创始的,而那里也都是水田区,这就说明,这种田法的推行是结合了水田的扩展的。当然不能说,种旱田的地方不宜于发展梯田。可是南方有广大的丘陵地带和山区,高处的水泉丰富,再加上降雨很多,开辟梯田种植水稻是便利的。而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上,不单缺乏比较现成的修筑田埂的坚实材料,开成之后,照样不能保证及时浇灌,仍然是“望天收”,而且比起平地的旱田来,问题更难解决。这是在基本上已经比不了南方。此外,具体的历史情况是,南北宋之交的一个不短的时期,北方遭受兵灾,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广大农民从事生产建设的积极性。与此相反,南渡之后,北人大量南迁,促进了长江流域以及岭南各地的经济发展,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成为客观上的迫切要求。前面讲过,那个时候长江中下游各地大筑圩田。大约与此同时,许多地方原来的一般山田有条件的都陆续改造成为梯田。只有改成梯田,才能改种水稻,也才能更有把握地增产粮食。因此可以设想,在南宋的统治区内,梯田很快地推广开来。因为这种田基本上都是用作水田,所以这也就是大大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这从那一时期稻米的产量大大增加的事实也可以推知。在到处的群山坡上,一组组、一片片的阶级水田,确实是洋洋大观。元朝的袁桷写的有《新安郡岭南十咏》其中题为“空谷耕云”的一首是“斜侧龟背戏,高下鱼丽图,阿童踵其后,黄犊为前驱”,把梯田耕作形容得很是恰当。他当时走过的大约是今皖南和浙西交界一带地方。近人有把南方的梯田名为“鱼鳞式”的,也很形象。试从高处往下瞭望,一面面山坡上布满了无数半月形的田块;尤其是在田中蓄水季节,个个田块里的水闪烁发光,真像是鱼鳞的样子。 宋代以后,梯田仍然逐步有所推展,不过必须指出,一般的山坡田并不是因此而趋于绝迹。梯田修筑起来是很费事的,一般小农没有这个力量,特别是那更贫苦一些的还得依旧去“种畬”。由于人口的自然增殖,对可耕地的需要越来越紧张,总起来说,不合理的山田不是日渐减少而应该是反而更多了。也许治田的方法稍稍有些改进,譬如说,田面多少加工取平一些,像元朝戴表元的几句诗所说的,“海山做农农较苦,累级开畬烧宿莽,畬成得粟不偿劳,岁晚空瓶误饥鼠”(见《剡溪戴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陈贵白畬》),这“累级”从字面上看好像说的是梯田,但又提到“烧宿莽”,而收获又菲薄得可怜,又显然不会是梯田。看来多半还是一般的畬田,只是田面平整一些,看起来略有阶梯的意思而已。究其实这都是旱田,常常是种上一两年就放弃,很少人会想到加工的。而且用火烧始终是这种田法的特点。上面戴表元讲的是浙江的情况。前引《天下郡国利病书》摘录的《宁国府志》说到皖南“大山之所落,多垦为田,层累而上指,至十余级,不盈一亩,快牛利剡不得田其间,刀耕火种,其勤用地利矣”。情况大致一样。明代人多有类似的记述。如王世懋的《闽部疏》中说;“山田薄无粪,农家烧山茅,候雨至,至(灰)流人田中为粪,以故人春则山山皆火。”这说明直到明代后期,连福建也还有的是畲田。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也描述过广东地方的火耕。同时人周亮工的《闽小纪》里面以为这种田就是所谓“磳田”,引了明人张式之的一句诗“四山峰火照人红”,这说明畬田在福建仍然是很普遍的。“磳田”大约就是叶廷珪所说的“磳田”。福建如此,其他丘陵地带和山区大约也都相差不多。畲田这种不合理的田法之长时期和广泛地存在,说明我们历史上的农业生产始终难以摆脱这样的落后的累赘,也就是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的农民一直是不在少数。清代严如熤写过一本《三省边防备览》,其中的《民食篇》讲到川陕鄂三省交界一带山区,一向是吸引长江中下游各地逃荒流徙的贫农的地方,尤其是川东北边境与陕西交界一带,也就是大巴山中称为“汉川”的那个地区,开垦的条件比较更好些。可是“汉川农民种田,粪土之宜,全所不知,……旱地以麦为正庄稼,麦收后种豆,种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