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州茭草簰图》,《湖北安襄郧道水利集案》下册页十下至十一上,图中大量茭草簰密布湖上。 四 环境驱动与市场驱动 上面的讨论已清楚显示了江汉农民如何熟练地应对环境。然而如果将这些原材料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补种作物均是粮食作物,就是那些非平常的作物如水生植物也是为了填肚子,转成渔民也是在洪灾频繁情况下为求生存而被迫采取的措施,没有谈到常规(非粮食类)经济作物。现在就来谈这些经济作物,特别是棉花。 粮食与棉布是明清时期进入长途流通的两种主要农产品。据吴承明的研究,明清时期这两种物品在国内市场上均有增长,特别是在清代。清中期每年约有3600万石稻谷进入长途流通领域,除600万石漕粮外,有3000万石是商品粮,这是晚明进入长途流通的三倍。其中长江三角洲是最重要的粮食输入区.第二项最重要的商品是棉布,全部商品布的15%或每年4500万匹进入长途流通市场(吴承明,2000:167~173)。按照舒尔茨的逻辑,作为既产米又产棉布的地区,江汉平原应该对这一不断扩大的市场有更积极的反应,提高产量出口更多的稻米与棉布。但如吴所示,在18世纪中期,只有湖北北部(包括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有些许小麦进入长途贸易(吴承明,2000:168);而江汉棉布只是长途贸易中的极小部分(比例不详),90%棉布由江南提供(吴承明,2000:173)。实际上,江汉平原清前期以后就很少出口米粮①,而它所生产的棉布也主要是为本地消费(特别是农家自身消费)。下面将看到,在多数情况下,是否卷入市场与多种因素有关。 外地移民移居江汉平原主要是因为那儿有大量可垦的荒地。多数新到者是战争难民或灾民,及从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来的人,他们移人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存。他们当然希望在此新地方寻找到更好的生活(张家炎,1992)。但因当地的水利条件,他们不得不适应环境的不断变迁。他们垦荒意在获取生存之资,而不在追逐市场利润。有的小农虽也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而卷入市场,但其行为严重受制于当地的环境条件。下面将讨论当地人如何处理棉花——江汉平原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及与之相应的经济行为。 棉花生产与相宜的经济行为 棉花乃清代江汉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而棉布则是重要的商品之一。这也与清代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相似。虽然江汉平原有不少有名的棉布品牌,并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市场②,但如前所述,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数量十分有限。在进入20世纪之前,江汉平原的棉花也主要是用作自纺自织的原料就地消费,因棉花不耐水,只能种在旱地上,且对土壤质地也有特殊的要求;因其易受洪水危害,棉花又要种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以避洪水,但又不是山地,山地瘠薄且不易灌溉。如在清末汉川,棉花即主要种在垸中,“棉……垸田多种之,山田种此者十仅二三”(光绪《汉川图记征实》册五页二下)。 ———————— ① 当然这并不排斥江汉水稻仍进入外地市场,但数量不明(而且这种进入市场的粮食可能系地主将所收租谷转售市场、或农民以粮换钱交税,并非农民为求市场利润而出售)。也不排斥江汉水稻在当地市场上流通,但1940年代后半期的调查表明,输往汉口由江汉所产的稻谷乃是贫苦农民被迫出售(曾兆祥,1984 Ⅱ:137),根本不是“余粮”,更谈不上是为市场利润而生产。 ② 如清中期方志载,地方商人把汉阳的扣布贩运至汉口染色再销往晋陕云贵(乾隆《汉阳县志》卷十页一下);江陵棉布(门庄、京庄)则由四川商人购走(乾隆《汉陵县志》卷二十二页三十六上)。晚清方志中出棉布的例子更多,如汉川大布、小布或在省内销售或由晋陕云贵商人购走(同治《汉川县志》卷六页十九下);西北商人在孝感所购之布直接名为孝感布(光绪《孝感县志》卷五页三十九上)。所有这些都是受边疆地区欢迎的江汉产品。极少数外输(徐凯希,1991)。 作为重要的家庭经济活动之一,摘棉织布常是妇女儿童之事。如在石首,“八月……早稻既获,妇子相率摘取棉花以备纺织……十月天气渐寒,耕者布种菜麦以冀来春小熟,妇女纺织以供饘粥以御冬寒” (同治《石首县志》卷三页五十五上)。这表明石首的农产可能把部分产品出售以交换食物;其次,由此所得收入不高,仅资“供饘粥”而已。然而,从接下来的物产考中推知,他们根本就不出售棉布,“入夜机杼之声相闻……勤者得以无寒” (同治《石首县志》卷三页六十一上)。这表明当地人织棉布主要是为了自用,而不是为了交换(谋利)。于是方志中说就是“勤者”也只是能够“得以无寒”。 汉阳织布也系妇女老幼之事。当地产扣布,“南乡家家春作外以此资生,妇女老幼机声轧轧,人日可得一匹,长一丈五六尺” (乾隆《汉阳县志》卷十页一下)。汉川略为不同的是当地男女老幼均卷入纺织,“当农事甫毕,男妇老幼共相操作,或篝灯纺绩, 日夕不休,或机声轧轧,比屋相闻” (同治《汉川县志》卷六页十九下)。 于是织棉布作为一种家庭经济活动,依靠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有的地方男人在淡季也参与其中。按照黄宗智先生的说法,这些人的共同点是机会成本较低,或者干脆就没有机会成本。这正是内卷形式下农村商业化的原因之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