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生态关系      ★★★ 【字体: 】  
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生态关系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0:39   点击数:[]    

参考文献

 

  旧方志

  光绪《汉川图记征实》,复印件。

  同治《汉川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巴蜀书社(以下简称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乾隆《汉阳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书店1992年版。

  同治《监利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乾隆《江陵县志),台北:学生书局1970年版。

  光绪《荆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荆江堤志》,1937年,出版者不详。

  光绪《沔阳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同治《石首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光绪《孝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同治《枝江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版2000年版。

 

  新方志

  《公安县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版。

  《汉川县简志》,出版者不详1959年版。

  《汉川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

  《汉阳县志》,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洪湖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湖北省志.农业(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湖北省志·地理(上、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监利县志》,无出版者1959年。

  《荆江大堤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荆州地区志》,红旗出版社1996年版。

  《沔阳县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潜江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石首县志》,红旗出版社1990年版。

  《枝江县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

 

  其他参考文献

  曹幸穗(1996):《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程鹏举(1990):《荆江大堤的决溢及重要修筑的初步分析》,载中国水利史学会编《长江水利史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2001):《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龚胜生(1996):《清代两湖农业地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清代两湖地区人口压力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期。

  (道光)《湖北安襄郧道水道集案》,复印件。

  本书编委会编(1980):《湖北农业地理》,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近代农村副业资料选辑(1840~1949)》  (湖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乡镇企业志》编辑室编)1987,出版者不详。

    黄宗智(1986):《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1992):《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蒋玲、龚胜生(1998):《近代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的流行变迁及规律》,《中华医史杂志》第2期。

    李文治编(1957):《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一)》,三联书店。

    刘翠溶、伊懋可编(1995):《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上下)》,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陆游:《入蜀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梅莉(1993):《江汉平原葑田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期。

    梅莉、张国雄、晏昌贵(1995):《两湖平原开发探源》,江西教育出版社。

    彭雨新、张建民(1992):《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森田明(1974):《清代水利史研究》,东京:亚纪书房。

    水利水电部水管司科技司、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1991):《清代长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洪涝档案史料》,中华书局。

    宋平安(1989):《清代江汉平原水灾害多元化特征剖析》,《农业考古》第2期。

    吴承明(2001):《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

    夏明方(2000a):《生态变迁与斯密型动力、过密化理论——多元视野下的旧中国农村商品化问题》,《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

    ——(2000b):《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

    徐凯希(1991):《近代湖北植棉业初谈》,《中国农史》第2期。

    ——(1990)《近代荆沙地区植棉业的发展和演变》,《荆州师专学报(哲社版)》第3期。

    徐仁璋、杨明丽:《江汉平原湖区生态农业梯度开发模式初探》,《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徐新吾主编(1992):《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续行水金鉴》(黎世序、潘西恩编),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兆祥主编(1984):《湖北近代经济贸易资料选辑》(一至五辑),湖北省贸易志编辑室(内部资料)。

    张国旺(2003):《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第3期。

    张国雄(1995):《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9)《江汉平原垸田的特征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农业考古》第1、2期。

    张建民(2001):《明清时期的洪涝灾害与江汉平原农村生活》,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湖北通史——明清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清代江汉——洞庭湖区堤垸农田的发展及其综合考查》,《中国农史》第3期。

    张家炎(2001):《清代江汉平原垸田农业经济特性分析》,《中国史研究》第1期。

    ——(1993):《清代中后期江汉平原洪涝灾害研究若干问题刍议》,《中国农史》第3期。

    ——(1992):《明清江汉平原的移民及其阶段性人口增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1期。

    ——(1991):《清代江汉平原水稻生产详析》,《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

    张修桂、左鹏(2001):《明清时期的洪涝灾害与江汉社会》;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历史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书编委会编(1995):《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农业出版社。

    Esherick, Joseph. 1987. 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Berkeley: U- 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lvin, Mark.1993.  "Three Thousand Years of Unsustainable Growth: China's Environment from Archaic Times to the Present", East Asian History6: 7~46.

    Geertz, Clifford. 1963.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 cal Change in Indonesi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pton, Michael. 1968. The Theory of the Optimising Peasant. The Jour- 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4.3: 327~51.

    Marks, Robert. 1998. Tigers, Rice, Silk, and Sil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sboren, Ann. 1994. "The Local Politics of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Lower Yangzi Highlands", Late Imperial China vol. 15, no. 1: 1~46.

    Perdue, Peter. 1987.Exhausting the Earth: State and Peasant in Hu- nan, 1500 ~ 1850.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Official Goals and Local Interests: Water Control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During the Ming-Qing Period", Journal of Asian Stud- ies 41.4: 747~765.

    Perry,  Elizabeth.1980.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China,1845~ 194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omeranz, Kenneth. 2000.The Great Divergency: Europe, China,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hoppa, Keith. 1989. Xiang Lake : Nine Centuries of Chinese Lif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heodore. 1964. Trans 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Scott, James.  1976. 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 Rebellion and Subsistence in Southeast Asia.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Adam. 1976. The Wealth of Nations (I), Chicago: The Universi- ty of Chicago Press.

    Subrata Ghatak, Ken Ingersent. 1984. 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 men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ill, Pierre-Etienne 魏丕信. 1985. "State Intervention in the Adminis- tration of a Hydraulic Infrastructure : the Example of Hubei Province in Late Im-

perial Times", pp. 295~337, in Stuart Schram (ed.) The scope of state power in China, London: School of Orient and African Studies.

    Wu Chengming (ed). 2000.Chinese Capitalism,  1522~1840,  New York : St. Martin's Press.

    Zhou Qiren. 2000. Population Pressure on Land in China : the Origins at the Village and Household Level 1900~1950, Dissertation of UCLA.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准确认识农民主体:实现农民自我组织

  • 下一篇文章: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生态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国时期江汉平原的生态关系”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环境、市场与农民选择——清代及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