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的思考      ★★★ 【字体: 】  
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的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32:34   点击数:[]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486页。) 
   
  第一阶段说的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状况,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裙带关系抹杀了人的个 性,限制着人的发展。第二阶段是指工业社会的状况,个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人的个性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这里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是以一种 “普遍的物化过程”出现的,它“表现为全面的异化”,人的目的“则表现为为了某种 纯粹外在的目的而牺牲自己的目的的本身”,在这种形式下的个人的发展“表现为完全 的空虚”(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486 页。)。在第三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特别强调了人的“自由个性”。认为共 产主义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一个“自由 人联合体”(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及95、64 9、649及95页。)。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的自由个性,因为,“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命题包含着深刻的涵义和丰富的内容。 
  第一,这个命题立足于“个人”,把个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前提。这与马克思主义 的出发点和前提完全一致。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他们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而且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30、23、30、5、5、3 0、40、84、84、87、84页。)。由此贯彻到底,个人的自由发展便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最 终目的。 

  第二,由于立足于个人的发展自然会导向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一方面,这正是对人的 个体的差异性,包括个人的需要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的肯定,它使人性丰富多彩地展 现出来。这就避免了把个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片面地理解成随心所欲地去做一切工作。 另一方面,强调人的自由个性,也是对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肯定。就 是说个人的发展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它是主体自身的人格 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主体的个性不断自我展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三,这个命题还表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或者说,社会上只要还有一个群体甚至只要还有一 个人没有获得自由的发展,那么,我们自己也就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即便获得了 发展那也不会是健全的。因此,社会有必要对其弱势群体以及弱者给予最大的关注和扶 持,否则只能使人的发展越来越快地朝着两极分化,这是一种倒退,决不是我们所要的 个人的自由发展。 
  第四,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过程。这里的个人,不是某种处在幻 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个人,而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中的个人。 因此,个人的自由发展不可能游离于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外,也就是说,个人只 能在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从而实现他那个时代所可 能达到的自由。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自由。由工业革命而产生并随之发展起来的现 代自由,相对于前工业社会的古代自由而言,除了大力张扬人的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显 著的不同,即古代自由可以由个体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单独实现(如自给 自足的自耕农那样),而现代自由却是一种越来越多的个体之间变得息息相关的社会化 自由,这种越来越社会化的自由,使个人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一切人的发展。或许我们 可以把这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命题的注脚。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命题,与其说是未 来社会应当确立的一种状况,倒不如说是一个现实的发展过程。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 的共产主义本身,在他们自己看来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发生的一个现实的过程。 正如他们所言:“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 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 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30、30、23、30、5、5、30、40、84、84、87、84页。)而且马克思还认为,只有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及95、649、649及95页。)因此,人们决不会手里捧着 纸上画的饼子而坐等饿死。他们定会抛弃一切教条,投身于现实的运动,从现实中寻求 个人的自由发展,因为这种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都已经蕴涵在现实之 中。 
      五、“集体”与个人自由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 社1960年版,第30、30、23、30、5、5、30、40、84、84、87、84页。)马克思、恩格 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这一命题,首先就会使我们习惯地想到集体主义,想 到集体优先的原则: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自由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甚至 要求牺牲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来保护集体的利益。……其实,这一命题并非如此简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确是在谈集体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但他们并不是从我们所理解的集 体主义角度来谈的。 
  首先,这里所说的“集体”并非社会学或心理学意义上的小型社会群体,而是哲学意 义上的社会。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已经将它改译为“共同体”。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这里考察了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形态,并着重详细论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 的状况。因此,这里把“集体”改译为“共同体”更好。马克思和恩格斯有时也称其为 “联合体”。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
[align='center']         [/align]承认个人优先的原则,把个人自由 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也就是说个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 ,在他们看来,不是个人自由必须服从于社会,而是社会必须按照个人自由这一发展目 标进行改造。自文艺复兴以来,个人自由就被确定为社会的基本价值,并毋庸质疑地作 为目的融于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之中,它是工业革命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自然也吸 取了这一成果。 
  第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前工业社会,个人被融化在人身依附的共同体之中, 每一个成员都只有对社会的责任,而没有自身的个性自由,个人的生存显得并不重要。 这还算不上真正的共同体。随文艺复兴而逐渐兴起的工业革命,重新发现了个人的价值 ,不断强化了个体意识,个人自由成为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因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 同。但在工业社会初期,包括资产阶级以及旧的贵族在内的统治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 削和压迫显得异常残酷,特别是在马克思时代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制都还在风雨飘 摇之中,个人还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个人而是作为阶级的个人而存在的,因此,“个人自 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结论是 :“从前各个个人所结成的那种虚构的集体,总是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而使自己与各个 个人对立起来;……对于被支配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集体,而且是新的桎 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0、30、23、30、 5、5、3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探析

  • 下一篇文章: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偏概全倾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人学新探五题的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
  •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
  •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探析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
  • ››马克思主义的佛教观和佛教的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占据何种地位...
  • ››马克思主义现在能不能抛?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