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字体: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8:1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罗尔斯顿以其环境伦理学思想而享誉学术界。不过,罗尔斯顿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环境伦理学家,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环境美学家。他的环境伦理学总是体现出强烈的美学旨趣,企图在环境问题上建立起伦理学与美学的有机统一。罗尔斯顿有一个基本观点: “谈论生命之河,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诗。”(罗尔斯顿,2000年a,第95页)他说:“尽管环境伦理学也要把资源配置、人类使用资源时的价值转换、环境污染、后代的权利等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来加以考虑,但环境伦理学最深远的目标却是这种伴随着恰当行为的对大自然的这种全面欣赏。”(同上,2000年b,第41页)罗尔斯顿正是用诗人般的美学情怀去感受整个世界的神奇的。在他的环境思想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环境美与环境善的相融相通。他的《哲学走向荒野》就是以“环境的体验与欣赏”小节结束(同上,2000年a,第405-415页);他的《环境伦理学》也是以“诗意地栖息于地球”小节收尾(同上,2000年b,第466-484页);在《从美到责任:自然的美学环境伦理学》一文中,他更提出了“美学走向荒野”的命题(Rolston,2002,p.135)。所有这些作品都是试图构筑起环境美学环境伦理学之间的牢固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他那特有的美学情怀搭建了他的环境伦理的思想平台。因此,疏忽了他的这种美学旨趣,我们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他的环境思想,特别是他的环境伦理学思想。
    罗尔斯顿的美学情结表现为:他不仅强调环境伦理的对象具有美感属性、环境伦理的主体具有审美能力,而且强调在环境价值的把握上注重情感体验。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讨论,在罗尔斯顿那里,环境美学环境伦理学究竟有一种怎样的关联。
    一、环境伦理对象的美感属性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思想的美学情结最明显地表现在,他强调生态环境具有美感属性(aesthetic property)。罗尔斯顿一贯反对把自然理解为僵死的物质实体即物理学意义上的对象,认为健康的生态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环境,随时都会呈现出自己的美来。他眼中的自然总是充满勃勃生机和审美意味。他认为正如大自然具有数的特征一样,它也具有美的特征。“若从生物学角度欣赏大自然,我们也会发现,大自然是美的。……创生万物的大自然有规则地创造出了风景带和生态系统——山脉、海洋、草原、沼泽——它们的属性中包含美的因素,这些美感属性是客观地附丽在大自然之上的。具有生态学眼光的人将发现,美是创生万物的自然的一个奇妙作品,它具有客观的美感属性。……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形式、对称和复杂性都具有美学价值。”(罗尔斯顿,2000年b,第319-320页)“自然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虽有些汪洋恣肆但仍令人叹为观止的史诗,一部值得阅读和欣赏的小说。”(同上,第13页)在罗尔斯顿看来,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整个生态系统就是不可抗拒的出色的呈现,就是辉煌地呈现的感性。对于我们来说,整个生态环境中任何物种的消失都是审美上的一个巨大损失。尽管大自然也存在着具体的个别的丑,尽管原始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并非都是美好的,但是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它一定能从丑中创造出美来。某个内在地丑的自然物,如果在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工具性的作用,那么它的丑就结出甜美的果实。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人们一般将美区分出崇高和优美两种类型。实际上,罗尔斯顿在生态环境中也发现了有两种不同的美:一是崇高,一是优美。所谓崇高就是指生态环境表现出来的怪异、神秘、突兀、粗犷、巨大等美感属性;所谓优美就是指生态环境表现出来的和谐、比例、对称、整一、秩序等美感属性。一方面,他肯定生态环境有优美的一面:“我们赞赏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弓形风景带的理由,与我们赞赏萨摩亚群岛的‘自由女神像’的理由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优美的。特顿山脉或美洲耧斗菜的敬仰者都承认大自然所承载的审美价值。”(罗尔斯顿,2000年b,第13页)他还说:“在大自然中,生态系统有规则地自发地产生着秩序;在丰富、美丽、完整和动态平衡方面,这种秩序要比该系统任一组成部分的秩序高出一筹;它维持着这些组成部分的丰富、美丽与完整。” (同上,第235页)面对原始纯洁的自然之美,我们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唯愿沉浸其中。
    另一方面,罗尔斯顿又肯定生态环境有崇高的一面:“在枯死的树上、在地下、在黑夜中,都有许多的奇迹正在发生。它们当然构不成优美的风景,但对它们的观察却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同上)当我们俯瞰峡谷或凝望天空时,峡谷的深渊和天空的浩瀚都能给人们带来审美上强烈的刺激。在《森林中的审美体验》里,罗尔斯顿强调,人类正是在原始森林中懂得了什么是最真实的荒野情感,一种崇高的感觉。这种崇高的感觉与在室内、在艺术博物馆、在时尚购物中心以及在城市公园获得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cf.Rolston,1998,p.163)大自然幽暗的山林、怪异的岩石、荒芜的原野、奇巧的线条、阴郁的情调、紊乱的排列,以其对和谐、比例、纯净、规则、理性的颠覆与破坏,令人惊奇赞叹、头晕目眩,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刺激效应,造成一种“畸形的美”。这种“畸形的美”在深度和强度上远远超出“常规的美”。这甚至是一种更高形式的美。罗尔斯顿绝不甘心把生态系统仅仅理解成为一张风景明信片。实际上,大自然经常以它的怒吼、飞沙、寒冷的荒原以及令人茫然的永无止境的生存竞争和创造力打乱我们平静的生活,使我们无法停留于感官的享受。人们既会发现在大自然中优美如画的景色,也会被生生不息的地球总是显得如此壮美而感动。也就是说,要努力地去欣赏进化的生态系统在向生命奔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美。“真正美的是创生万物的生态系统;除非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我们就会对大自然中那些崇高的东西视而不见。”(罗尔斯顿,2000年b,第331页)
    环境伦理对象的美感属性要求我们承认环境自身的道德权利。罗尔斯顿在《从美到责任:自然的美学环境伦理学》中说:“面临雄伟壮丽的高山或绚丽多姿的物种时,人们几乎不需要什么戒律就很容易从‘是’走向‘应该’。”(Rolston,2002,p.137)当我们发现在大自然永不枯竭的创造力面前,我们显得多么贫乏的时候,我们开始懂得去承认并尊重环境自身的道德权利。“荒野自然是人与自然的交会之地,我们不是要走到那里去行动,而是要到那里去沉思;不是把它纳入我们的存在秩序中,而是把我们自己纳入它的存在秩序中。我们需要荒野自然,恰如我们需要生活中其他那些我们欣赏其内在价值的事物一样;此外,荒野自然还使我们能够直接接触那些独立于人的活动的价值。荒野自然拥有某种完整性。如果我们不承认并欣赏它的这种完整性,我们就会变成精神上的穷人。”(罗尔斯顿,2000年b,第53-54页)
    二、环境伦理主体的审美能力
    罗尔斯顿认为,审美体验具有两个要素:一个
                           是存在于自然物身上的美感属性,一个是存在于观察者身上的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city)。大自然尽管能够创造出具有美感属性的事物,但严格说来,它却不具有美感体验的能力;只是在人那里才造就出这种能力,这是一种理解、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能力。在《森林里的审美体验》一文中,罗尔斯顿说:“从根本上说,森林自身并不包含任何审美体验,只有当人类与森林相遇的时候,审美体验才得以构建起来。……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无人光临过的自然中根本不存在审美体验,树木肯定不会有审美经验,而鸟类和兽类也几乎没有审美体验。”(Rolston,1998,p.161)在《从美到责任:自然的美学环境伦理学》一文中,罗尔斯顿还说:“在人类出现之前,世上不存在一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核心理念

  • 下一篇文章: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罗尔斯顿环境思想评述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