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伍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11)07-0071-08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已经成为人们需要经常面对的重要事务。现代社会生活无论形式与内容都空前丰富,但在显示“强大”外象的同时,又“矛盾”地呈现出非常“脆弱”的一面。人们几乎每一天都自觉不自觉地评估着各种风险,在利害关系之间做出选择。人们如何认识、理解、评估、接受和管理风险与现实生活当中的公共事务管理、生活(态)环境维护、交通体系安全、食(药)品质量保障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 很多学科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都关注风险及其相关问题。虽然各个学科对风险的理解侧重点不相同,但所有风险的概念都有一个共同前提:在人类实践活动中考察风险。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都与风险具有关联,这其中既有来自自然界的、不可抗拒的灾害,也有人类自身引发的能源、环境、恐怖主义、暴力犯罪、电磁辐射、食品安全等危机与隐患。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风险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时人们对于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预见(期),应对措施缺乏充分的准备,破坏后果缺乏完整的认识。同样对于学界来说也面临着很大的理论及研究挑战。风险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又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作为风险研究的最基础工作,厘清和把握准确的风险概念对于后续诸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概念理解上的混乱容易引发后续活动的冲突。“一个有效的决策过程,无论个体还是社会作出的,在基本术语方面需要取得一致。没有这些概念上的澄清,就会出现混乱和错误的沟通。”① 一 风险概念的多元表达 当今人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崇尚追求更安全、舒适、健康和便利的生活。在这些生活目标逐渐实现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相对于以前的时代,人类也不得不面对和应付影响更大、后果更严重的来自各方的威胁和风险。在自然环境意义上,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不计后果地“掠夺”自然资源,造成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巨大破坏。科学技术方面,追求技术的创新促使研究人员不断取得科技突破。这些科技突破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有利于人类朝着美好社会的理想前进。但不可否认,有些高科技应用到人们生活之后,直接带来或潜藏着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危害,人们为此将会或已经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核电站放射物质的失控、核武器的威胁、海洋石油开采的泄漏、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的隐患、移动通讯设备的辐射、生物技术中的生命制造以及网络信息传播中的病毒和漏洞,等等。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未曾有过的风险。幻想放弃现代科技或者阻挡现代科技的潮流都是无法行得通的。对于社会和公众来说,更加切近实际的是,思考和追问什么是我们可以接受的风险?这个问题具有更大的生存论意义和价值。斯塔尔(Starr)和惠普尔(Whipple)甚至将此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他们在1980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上的文章说到,“确定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议题。”② 承担风险是现代人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或许人们现在并不能完全确认风险在什么时候发生、规模多大、影响多广、程度多深,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社会必须做好应对以及付出代价的准备。 现代社会风险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风险研究首要面对的问题是风险的概念问题。这个看起来似乎比较简单的问题却并不容易准确回答。什么是风险?风险的定义是什么?学界没有统一的意见。比如,按照罗萨(Rosa)的看法,“虽然关于风险主题的研究文献仍然在快速增长,但事实上很明显人们对于风险意味着什么很少取得一致。”③ 奥尔索斯(Althaus)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总结了风险的理解④:科学把风险看成是一种客观现实;人类学把风险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学把风险看成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学把风险看成是一种决策现象;心理学把风险看成是一种行为和认知现象;艺术(包括音乐、诗歌、戏剧等)把风险看成是一种情感现象;历史学把风险看成一种讲述(story)。埃文(Aven)和雷恩(Renn)也认为“没有一致的风险定义。如果我们考察风险研究文献,我们会发现风险概念被用作一个期待值、一种概率分布、不确定性以及一个事件。”他们还总结了十种风险的定义:“(1)风险等于预期的损失;(2)风险等于预期的失效;(3)风险是某种不利后果的概率;(4)风险是不利后果概率和严重性的测量;(5)风险是一个事件和其后果概率的混合;(6)风险是一系列事态,每一种都有一个概率和一个后果;(7)风险是事件和相应不确定性的二维混合;(8)风险指结果、行为和事件的不确定性;(9)风险是一种情景或者事件,其存在使人类有价值的事务处于危险之中,且其后果不确定;(10)风险是与人类价值有关的活动及事件的不确定的后果。”⑤ 虽然风险概念很多,各学科也有自己不同的风险理解,但总体上可以从三个大的维度来概括:第一是时间维度上的未来指向,比如概率和预期值。风险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可预见的、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情。第二是结果维度的消极指向,比如,事件/后果和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两个方面,客观属性体现为事件发生的频数,主观属性体现为当事者价值损失的程度。第三是行为维度的情境指向,如人的现实活动。风险需在实际情境中现实化、具体化。 从哲学的角度看,对于风险概念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技术的取向和文化的取向。技术取向和文化取向背后所反映出的是关于风险概念的不同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观点。这两类不同取向的风险概念对于风险评估、沟通、接受与管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风险研究中可能最根本的分裂在于两种矛盾的风险概念的支持者之间。一方将风险看作客观给予的,由物理事实所决定。而另一方将风险看作独立于物理事实的一种社会建构物。”⑥ 风险概念的技术取向将风险看作一种物理现象,也即一种与主观价值相分离的客观事实。将客观地指称物理世界环境作为解释风险的出发点,把价值判断排除于社会风险之外。风险是一种纯粹的科学概念,具有物质的实体性,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得到有效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斯塔尔和惠普尔等人是这种风险概念的典型代表。 风险概念的文化取向将风险看作一种文化现象,也即一种与主观价值(道德、世界观、行为模式等)紧密相连的社会建构,突出强调在风险形成、评估等过程中价值判断、道德信念等所起的重要作用。风险是一种 集体的建构物,是具有文化属性的社会过程。道格拉斯(Douglas)和怀尔达沃斯基(Wildavsky)等人是这种风险概念的典型代表。 二 风险概念的技术取向 斯塔尔1969年在《科学》发表的《社会收益与技术风险》和斯塔尔与惠普尔1980年合作在《科学》发表的《风险决策的风险》这两篇经典论文可以看作是风险概念技术向度的代表性论述。“风险方面的文献非常之多,其中涉及到科学、行业和政府组织同普通公众在风险感知理解上不匹配的问题。斯塔尔1969年的经典论文首次从科学意义上解决这个问题。”⑦ 在学界系统化研究风险之初,对风险概念的理解主要采取的是技术取向。当时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多安全才算足够安全”,即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的水平,以帮助做出恰当的风险决策。 斯塔尔认为⑧,历史地看,通过尝试、犯错误和随后的纠正措施,社会已经在技术收益和社会代价之间实现了可接受的平衡。关于技术收益和社会代价,斯塔尔提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