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字体: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8:1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扬之水,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研究

 一、净瓶与授水布施: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中的净瓶
    克孜尔石窟第三八窟主室券顶左侧原有一幅须大拏太子本生图(今藏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中国新疆壁画全集·1·克孜尔》著录此幅,图版说明曰:“叶波国太子须大拏,乐施好善,其国有一白象武勇威猛,为拒敌之国宝。敌国派人来求白象,须大拏慷慨施予。国王闻大怒,将须大拏及妻子儿女驱逐至檀特山,后须大拏将携带之物全部施舍殆尽。又有婆罗门乞施,须大拏已无可施,婆罗门遂要两个儿子作奴,须大拏忍痛说:‘自生布施,未尝微悔’。于是,‘太子持儿令梵志缚,自手执绳端。’后敌国王被须大拏之举感化,两国修好。图中坐于门前为须大拏,正用绳捆两小儿,右侧为婆罗门,双手作接绳状(《六度集经》卷二)。”①此述故事梗概大致不差,但于图画所描绘的情景,则识读有误。
    须大拏本生故事在《大藏经》中存有三个译本,即三国东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一切持王子品》、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二《须大拏经》,又西秦圣坚译《太子须大拏经》。三本故事内容一致,惟详略有殊。北朝时期依据此经绘制的图像数量不少,地域则从西域直到中原②,克孜尔石窟第三八窟之幅便是其中之一。
    克孜尔石窟壁画本生图的绘制,多是从故事中选取一个典型情节,以细节的生动传神来使得读画者易于识别,此幅也是如此。《六度集经》描述须大拏以一儿一女布施梵志时云“太子右手沃澡,左手持儿,授彼梵志”③,第三八窟须大拏太子本生所绘正是这一场景:胡跪于地的太子右手握持澡瓶之颈,左手捉住一双儿女的小手(图1)———“沃澡”者,太子以澡瓶之水沃澡梵志之手也④,而所谓“坐于”门前的须大拏,以及“正用绳捆两小儿,右侧为婆罗门,双手作接绳状”,自是误读。
    澡手的情节,在《六度集经》中也见于施象、施妻,即太子“左持象勒,右持金瓮,澡梵志手,慈欢授象”⑤;又太子“以右手持水澡梵志手,左手提妻适欲授之”⑥。新疆若羌县米兰佛寺遗址围廊壁画须大拏太子本生所绘施象时的情景⑦(图2),也与经文相符。而这里表现的原是印度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布施者与受施者的倾水示信⑧。此在佛经中尚有很多事例。如《四分律》卷四十《衣犍度之二》曰耆婆童子持一领贵价衣往世尊所,白佛曰:“愿与我清净愿。”佛言:“求何等清净愿?”答言:“我此贵价衣从王波罗殊提间得,价直半国。愿世尊哀愍故为我受。自今已去,愿听诸比丘欲著檀越施衣、愿著粪扫衣者,随意著。”尔时世尊默然可之。时耆婆童子得世尊可已,即持金澡瓶水洗佛手,持此大贵价衣上佛。又《四分律》卷三十三《受戒犍度之三》:“时罗阅城诸园中,迦兰陀竹园最胜。时世尊知摩竭王心中所念,即将大众诣竹园已。王即下象,自叠象上褥作四重敷地,前白佛言:愿世尊坐。世尊即就座而坐。时瓶沙王持金澡瓶水授如来令清净,白佛言:今罗阅城诸园中,此竹园最胜,我今施如来,愿慈愍故受。”
    倾水示信的情景刻画之例,可以举出印度巴尔胡特大塔栏楯雕塑中的《祇园布施》。占据画面中心位置的手持澡瓶者,便是须达长者,前方为祇陀太子,旁边则是工匠搬运金砖及以金砖铺地的劳作情景⑨(图3)。浮雕把《祇园布施》中的几个情节一并安排在一个画面里,因此不得不将场景尽量简化:故事最后说道,祇陀太子为须达的志诚所感,不仅同意把园地卖与须达,且将园中树木全部奉献,二人同心,共为施舍。浮雕因以须达长者手持澡瓶代表向佛陀施舍时的倾水示信而展示这一情节。这时候的佛教艺术遵奉不出现佛像的原则,因此只用须达长者面对的菩提树来象征佛陀。
    
    
    比巴尔胡特大塔时代稍晚,有桑奇大塔的四座塔门雕刻。它的北门第三横梁正、背两面即为《须大拏太子本生图》。图如舒展的长卷,故事情节自右向左迂回折返逐一铺展,而布施白象、布施儿女、布施妻子之际的澡手情景都表现得很明确⑩(图4、图5)。
    今存犍陀罗石雕中亦有须大拏本生,只是多为残件。白沙瓦博物馆藏一件《须大拏本生·布施白象》,乃是太子从象舆上面下来,面对索求白象的梵志,“左持象勒,右持金瓮”(11)(图6),则布施之意在焉。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前举米兰佛寺遗址壁画的时代为3至4世纪,白象的右大腿处有一小段佉卢文墨书的画家题记,曰:“本绘画系提它(Tita)〔之作品〕,该人〔为此〕接受了三千巴玛卡。”Tita在印度语和伊兰语中都找不到根源,因而斯坦因认为它可能是将罗马人名Titrs一字译成梵文雅语和俗语所应有的变化(12)。“也就是说,这位画家可能是一位罗马人,或者是移居西北印度犍陀罗地区的罗马人的后裔,他旅行来到米兰或为米兰寺院所雇用”,“因而Tita或许就是米兰地方从事佛教艺术创作的外籍移民,从他使用佉卢文字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由西北印度犍陀罗地区进入于阗的”(13)。如果这一推论可以成立,那么关于图式的传递,此即表现最为明确的一例。
    倾水示信的习俗为中土所无,图像的内涵因此不是普遍为人所知。东传之后,这一细节便不再是表现的重点,且以逐渐淡化的趋势渐渐隐没。莫高窟第四二八窟东壁《太子须大拏经·布施白象》之幅绘太子右手持瓶,但面前求施白象的婆罗门却被丑化为张牙舞爪的恶人一般(14)(图7),而这并不是佛经的意思。因此虽然净瓶尚存,但布施者向受施者的倾水示信似已不复存在。
    
    
    二、象舆
    库木吐拉第三四窟主室正壁壁画绘有一幅须达多乘象劝化缘,此幅著录于《新疆石窟·库车库木吐拉石窟》(15)(图8),图版说明曰:“过去有一长者,名须达多,以祇园精舍、百千金钱布施佛僧,他想‘若劝化贫穷下贱减割针綖,而用布施……复得无量无边功德’。于是‘乘大白象于四道头街巷里陌,处处劝化’。坐在象身上的即是须达多,身背一小箱。”
    《须达多乘象劝化缘》的故事收在《撰集百缘经》卷六。经云须达多“作是念已,即便往白波斯匿王,寻便然可。即遣臣佐于其城内击鼓唱令,语诸人言:须达长者今欲劝化众人以修惠施,于七日头,乘大白象于四道头街巷里陌,处处劝化。时诸人等,心怀欢喜,竞共布施”。而壁画所绘须达多的乘骑,则是设有华美之坐具的象舆。所谓“身背一小箱”,原是座屏。
  &
                           nbsp; 象是印度的主要乘骑,所谓“于白象背上,能回能转”,正是诸艺之一(16)。但象舆则非寻常可乘,要须“王及大臣有种种舆:象舆、马舆、车舆、步舆”(《中阿含经》卷十五)。如《大般涅槃经》卷中:大善见王欲出园林游观嬉戏,“时王即便升白象舆,与婆罗门长者居士大臣眷属及以四兵前后围绕,出往园中”。又《十诵律》卷二十七曰“佛在王舍城,是时洴沙王乘象舆,清旦出王舍城欲见佛”。王及大臣之外,“行乘象舆”,便多为礼敬。《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佛教”条曰僧之讲经五部者,得以“行乘象舆”。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三曰玄奘至那烂陀寺后颇受礼敬,因而“免诸僧事,行乘象舆”。《须达多乘象劝化缘》道须达多向波斯匿王表明心迹后,王“即遣臣佐于其城内击鼓唱令”云云,则须达多的“乘大白象于四道头街巷里陌处处劝化”,便很有奉了王命的意思,而所谓“长者”,在印度也是有一定地位的(17)。画工用象舆来表现须达多的劝化,因此亦为合理,何况这一生活细节原有传统图式可本。
    当然以上讨论“象舆”一词,是就汉译佛经而言,而舆在古汉语中原有多项含义。作为名词的载乘之具,舆可以指车,可以指辇,可与车合成一词曰车舆,也可作为车之总名(18)。与“车”相对言,“舆”又指车箱,即古所谓“车床”(19)。“象舆”之名,自是译经者对应于中土的舆服制度而做出的选择。以象舆在释典中的应用并结合相关图像的表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下一篇文章: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