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八“长者”条:“案天竺国俗多以商估为业,游方履险,不惮艰辛,弥积岁年,必获珍异。上者奉王,余皆入己。财盈一亿,德行又高,便称长者,为王辅佐。” (18)《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葆车舆辇”,李贤注:“舆者,车之总名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十“扛舆”条:“舆,亦车也。” (19)《急就篇》卷三颜注“著轮曰车,无轮曰舆”;《论语·乡党》皇侃疏“车床名舆”;《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舆,车床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辇舆”条:“车无轮曰舆。” (20)列入舆服制度中的所谓“象辂”,是以象驾车,而不是象背之上设舆。 (21)东京国立博物馆等《シルクロ—ドの遗宝》,图52,日本经济新闻社,1985年;《アレクサソドロス大王と東西文明の交流展》,图67,东京国立博物馆,2003年(银币见此书图78)。 (22)栗田功《ガンダ—ラ美術·Ⅱ·佛陀の世界》,图103、图609,图二 玄社,1990年。 (23)A·格伦威德尔《新疆古佛寺:一九○五至一九○七年考察成果》(赵崇民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页45;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库木吐喇石窟内容总录》,文物出版社,2008年,页268~269。 (24)作者在谈到焉耆锡克沁(七格星)佛教建筑遗址第九窟壁画时说道,“这里的鞍具不是库木吐拉壁画上的国王使用的、附有靠背的奇特鞍具,而是平坦的、装了边沿而形成的一种槽子,用皮带把它捆在大象的鞍垫上”(页373)。 (25)《库木吐喇石窟内容总录》形容此幅曰,“左、右侧各有一身披铠甲,手举战旗,持弓、矛,骑着大象的武士相对而来”(页268)。 (26)香港贺祈思藏,《锦上胡风———丝绸之路魏唐纺织品上的西方影响》,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2009年。 (27)后又发现此锦的另一枚残片,纹样织有“宜”、“王”、“大吉”,适可证实笔者的推论。 (28)此锦图案中的摩尼宝是圆形而非菱形,显示着北齐时代摩尼宝的造型特征,可以作为定其时代与产地的一个参考(“五世纪菱形宝珠流行,尔后圆形和菱形宝珠并存,到了北齐时期圆形宝珠盛行,菱形极为罕见。”苏铉淑《东魏北齐庄严纹样研究——以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为中心》,文物出版社,2008年,页233)。 (29)幄帐式舆,又或称作“帐舆”。唐 [align='center'] [/align] 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六曰贞观十九年春正月玄奘取经归来,“是日有司颁诸寺,具帐舆、花幡等,拟送经、像于弘福寺”。 (30)梁尉英《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二九六窟》,图一五二、一五三,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按《善事太子入海品》见《贤愚经》卷九。 (31)樊锦诗《敦煌石窟全集·4·佛传故事画卷》,图一二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年。 (32)马德《敦煌石窟全集·26·交通画卷》,图一五二、一五四,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 (33)敦煌研究院《敦煌: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朝华出版社,2006年,页141。 (34)《新疆古佛寺:一九○五至一九○七年考察成果》,页373。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