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字体: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8:3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曹南燕,胡明艳,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研究热潮,已成为新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科学进步之一,各界欢呼新的“纳米时代”即将到来。然而,纳米技术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人们对其潜在后果充满未知。为此,我们不由得担忧,纳米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是否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风险?为了应对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而开展的ELSI研究,在纳米技术发展中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纳米技术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一般地讲,“纳米技术”指的是研究1-100纳米范围内原子、分子等物质的运动变化,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它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界限,是跨越了电子学、材料学、机械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在科学技术层面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领域。尽管发展势头迅猛,当前的纳米技术仍处在襁褓期,具有多重不确定性。
    首先,纳米技术的概念、对象和研究范围不确定。目前的纳米技术定义实际上采取的是一个以纳米尺度为标准的非常宽泛的定义。以此观之,纳米技术的研究跨越了当前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学科领域。然而,各个自然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学科整合。
    其次,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标不确定。与传统技术不同,纳米技术本身并非一项特殊的技术领域,而是一门“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它让不可能的变得可能,让不完善的变得更完善,但其本身并不限制具体的应用领域,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纳米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有所不同。例如,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倾向于将“纳米技术”强调为材料科学和电子学,而非洲与拉丁美洲国家则关注纳米尺度上的环境科学和医学。尤其是当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认知技术的结合形成所谓“汇聚技术”(NBIC)后,其发展方向和结果更难预测。
    第三,纳米技术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不确定。尺寸小、结构特殊、比表面积巨大、表面活性高等特性,不仅给人造纳米材料带来了神奇功效,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社会的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潜在危害。2003年以来,《自然》、《科学》以及欧美许多学术期刊纷纷发表文章讨论纳米安全性问题,纳米毒理学研究迅速兴起。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纳米材料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具有一定的负面生物效应。而大多数新的纳米技术的风险与危害都不能完全地在实验室中预测到。就那些不可降解的人造纳米颗粒而言,它们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恐怕需要经历长期的大规模的累积性检验之后方才知晓。
    第四,纳米技术的社会与伦理后果不确定。尽管当前纳米毒理学的研究已经在全世界多个实验室中开展了,但是,把充满不确定性的纳米技术尤其是纳米颗粒引入到社会中,仍然相当于一次宏大的“社会实验”。与传统的科学实验相比,社会实验是不可逆的、规模宏大的,相关因素复杂而难以控制,一旦发生不慎,会带来重大的灾难性社会后果。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会与伦理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公众承受能力等问题混合在一起,变得更为复杂难料。事实上,关于纳米技术的社会后果的知识我们只有在产品被引入社会中之后才能得知。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纳米产品,可是我们距离真正的纳米技术时代尚有时日。我们当前关于纳米技术的社会与伦理后果的考量,更多地是基于想象和推测。我们还不能确定纳米技术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二、应对纳米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需要ELSI研究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对科学的本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科学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的知识体系,更是一项社会活动。“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一个以正确表征抽象真理为首要目标的纯认知活动,毋宁说是处于不确定状态的人不懈地为寻求相对确定性而发展出的人类有限知行体系。”“不确定性”已经从科学方法论的边缘变成了核心概念。曾经被视作稳步推进知识的确定性和我们对自然世界的控制的科学,现在则被看成是在全球急需的技术决策和环境决策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很多学者将当前科学知识生产的这种新形态概括为“大科学”、“后学院科学”、“知识生产模式2”或“后常规科学”。
    如果说,应对前文中第一、第二类的不确定性,纳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可以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方法,努力提高对纳米世界的认识和干预的水平,获得越来越多的确定性;那么,对于上述第三、第四类不确定性,单靠科学技术层面的研究将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纳米毒理学研究所主要依赖的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沿用多年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可控实验的方法”。这一方法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但是,它无法将人和整个生态系统纳入实验室之中,并不能完全解答纳米技术存在哪些潜在生物效应。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现代科学研究中占据主流的是一种还原论假设,即,世界是统一的,规律是普遍的,对某一局部对象研究的结果可以外推到整个世界。于是,实验室科学家可以人为地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暂时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只让其中几种因素变动,从而得到这些有限因素影响的规律,再结合其他规律,然后就能够把握这些事物。事实上,许多被实验室科学家暂时不考虑的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安全性是个相对的概念,它与经济、社会、伦理、法律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
    至于纳米技术社会与伦理后果的不确定性,更不是纳米科学共同体所单独可以应对的,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参与。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知识生产的社会活动从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的宗旨到研究成果的传播等所有环节都受制于社会与境(context),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紧密相关。这种知识生产以应用为导向的跨学科方式进行,涉及较多利益相关者,因而知识的生产者不仅要对知识的可靠性负责,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效的科学实践规范不再可以无视由科学活动及其后果带来的社会和道德争端”。另一方面,正因为如Jasanoff所说,知识以及知识得以产生的社会秩序是互相内嵌,彼此共同生产出来的,科学家、政府、企业与公众对知识的生产及其社会后果负有共同的责任。
    美国学者Carl Mitcham指出,随着科学与技术日益融合成“技科学”(techno-science),科学与工程最初存在于技科学领域,通过复杂的转化和使用,科学与工程的产品被移植到了诸如经济、政治、法律、艺术、宗教等领域。由于转化的过程和相应的社会建制的逻辑构造
                           都不是建立在个体意向上的,所以,这些转化的结果无法完全预知。为此,我们需要彻底转变“责任”(responsibility)这一概念,不仅应承担起某一角色本身所赋予的责任,还应该批判性地反思角色本身所体现的关切及其体现方式。我们需要超越宣称科学自主性的有限责任,迈向与受到科学支持、又支持着科学发展的社会上的其他公民合作的责任,即“共同责任”。这要求我们首先跨越自然科学内部的界限、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以人文社会科学家为纽带,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有关科学技术发展的公共争论中;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分析的、经验的和商议的体制化过程去补充一般的公共争论,为不同社会领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信息。
    既然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共生产的关系,基于科学家职业分工的角色责任需要被扩展成全社会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承担的“共同责任”,那么,要应对发展纳米技术时的不确定性,就应该开展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跨学科、跨层次的ELSI研究。
    三、人类基因组ELSI研究计划的启示
    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美国国会立项讨论时,著名生物学家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下一篇文章: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