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字体: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8:31   点击数:[]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提出,在当代生物研究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下,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需要重新考量。美国国会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每年把HGP预算的3%-5%用于研究与基因信息使用有关的ELSI问题,以促进公众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并制定出保护相关基因信息的政策。这开创了在重大科学技术项目中,同步资助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模式。然而,从实际的效果上来看,HGP的ELSI研究并没有很好地实现预想的目标,反而因为缺乏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力而备受人文社会学者的批评。
    首先,这项研究计划只关注技术发展的下游问题。由于研究经费受制于科学家管理者(scientist-adminstrator),HGP的ELSI研究缺乏独立的组织来决定研究问题,所以,发表出来的ELSI的研究,在范围上总是由相应的科学家划定,只是关注技术发展的内部和下游问题,而无法反应公众的利益。可以说,这样的ELSI研究,是对科学技术伦理的、法律的和社会“后果”(Implication)的下游研究,而不是对相关“议题”(Issues)的批判性研究。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其次,该研究计划对科技政策实际影响甚微。除了在研究资助上受制于人,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科学研究项目向来是无拘无束的“学术自由”的保护领域,这为ELSI研究对人类基因组其他项目展开批判性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阻力。在这两个原因的驱使下,最终,ELSI研究远离了最初的假设,没有对技术发展本身的政策制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9]而只不过生产了一大堆给其他学者、专家看的专业学术文献。
    最后,该研究计划缺乏批判性。由于将科技发展看作给定的,所以,HGP的ELSI研究之目的,更多的是在扮演润滑剂的作用,成为科技研发实验室的公共关系代理人,在普通公众中创建信任感,从而为这项新技术的商业化扫清障碍。伦理和社会的考量被剔除出塑造知识和技术本身的过程,只能检阅技术的影响或后果,其批判性功能被大大地消解了。
    总之,人类基因组计划ELSI研究的实施表明,科学家看到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和公众也认识到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重大的科技发展项目需要同步开展相关的ELSI研究。至于它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正是我们在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过程中所要改进的。
    四、让ELSI研究实时参与纳米技术发展的进程
    2001年,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启动时,ELSI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NNI倡议者认为,纳米技术势必会引发社会巨变。鉴于转基因技术遭遇的公众抵制(欧洲尤甚),NNI倡议者认识到,应该让人文社会学者都参与进来,以便帮助政府和工业部门充分利用纳米技术,减少公众对其影响产生的抵制。为此,NNI将联邦政府资助纳米技术研究经费的4%用于ELSI及相关的推广。作为这项经费的主要支付机构NSF,更是要求所有NSF资助的纳米技术项目都设立ELSI子项目。2003年,美国国会又制定了《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发展法案》(公法108-153),要求纳米技术的发展中保证伦理的、法律的、环境的和其他恰当的社会考量得到考虑。具有突破性意味的是,这一法案不仅要求建立一个研究项目、建立跨学科的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更明确提出要“尽可能地将对纳米技术社会、伦理环境考量的研究整合进纳米技术研发中。”[10]
    相较于美国,欧盟在纳米技术发展上更加审慎,非常强调通过公众参与和有关纳米技术的人文社会研究,来保证“负责任的纳米技术创新”。欧盟在2004年颁布的“朝向欧洲的纳米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将社会考量整合进纳米技术的研发过程。从第五个框架计划开始,欧盟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开展有关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2008年,欧盟还发布了《负责任地开展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研究的行为准则》,具体规定了欧洲纳米技术研究者应当遵循的自愿性的原则规范。此外,欧盟“科学在社会中”(Science in Society)计划也启动了一系列针对纳米技术治理和伦理学的研究项目,规定所有由欧盟资助的研究活动都必须遵守严格的伦理章程。
    显然,欧美纳米技术发展伊始,就对有关的ELSI研究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是,前文表明,早期的ELSI研究对科学实践产生的影响太小、发挥作用也过迟。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是否依然如此呢?很多研究者和科学政策机构的回答是:科技发展伦理、法律和社会方面可以、也应该获得不同的对待。尤其是来自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领域学者,积极加盟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力图改变以往人文社会科学在科技发展中的被动角色。
    荷兰与美国的STS学者不约而同地借助技术评估,对如何将ELSI研究整合进纳米技术的实际发展过程做出了初步尝试。
    荷兰屯特大学的学者Arie Rip等人所提出了“建构性技术评估”(Constructive Technology Assessment,简称CTA)进路。与以往的技术评估不同,CTA将评估的重点从对技术后果的预测转移到技术设计与开发本身,认为技术发展各个阶段都与相关社会因素的参与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应是一个包括社会学习在内的不断反馈的过程。技术的影响是行动者主动寻求或避免的结果。[11]具体到
[align='center']      [/align]                             纳米技术的社会和伦理风险,秉持CTA进路的Rip强调,我们不仅要关注纳米技术的社会应用阶段,更要关注纳米技术早期政策制定过程和研发实施过程,让有关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贯穿纳米技术发展的全程。这一理念在荷兰的国家级纳米技术评估项目“TANanoNed”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里普等人采用了“社会—技术情景”的方法,首先,让社会科学家根据对纳米技术发展现状的调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从政府、立法机构、保险公司、科研机构、公众等群体对某一项具体的纳米技术应用(例如,纳米颗粒,纳米芯片等)描绘出“社会—技术”的演化构想,从而对纳米技术未来的社会影响做出趋势预测;然后,社会科学家通过召开工作坊的方式,将各个利益相关者召集起来,共同探讨纳米技术潜在的风险问题,并由此反馈给与会的技术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以便让公众和社会的意见得以影响纳米技术的实际发展进程。[12]
    另一个尝试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社会中的纳米技术中心”(CNS-ASU)的学者David Guston和Daniel Sarewitz。他们提出了“实时技术评估”(Real-Time Technology Assessment,简称RTTA)。这一评估进路借鉴了很多CTA的主张,大体与之类似,只是更侧重技术的政策制定过程,力图熟悉和支持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社会价值内嵌到创新之中时,为它们产生影响提供明确的机制。[13]具体地,RTTA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开展相似历史案例的研究,以便理解社会对新技术的反馈。ELSI研究可借此在技术发展的早期就介入进来,探讨纳米技术的可能未来情境;2)识别出纳米技术研发的关键趋势、主要参与者及其角色和组织结构关系;3)促进研究者、决策制定者、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并对潜在问题提出早期警告,以便在早期阶段就澄清公众对于纳米技术后果的态度,并影响技术的发展和选择;4)做出技术评估和选择。[14]
    在此情形下,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已经超出了纯粹的理论反思框架,而同政府科技政策制定、技术评估、公众上游参与等实践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促进中国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重视纳米材料研究的国家之一。自2001年以来,由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与纳米科技有关的论文数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中国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sCI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纳米技术专利申请排名世界第三,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下一篇文章: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