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      ★★★ 【字体: 】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53: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野。当今世界,各种 国际关系现象纷繁复杂、变幻多端,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正确认 识世界局势和趋势、更好地制定对外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经济交往理论;政治交往理论 

     新中国建国60年来,在对外关系和国际活动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并 形成了一整套新型的外交思想和政策,然而在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和建设 方面,虽然我国学者的努力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还赶不上时代与实 践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构建中 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以跟上时代和实践的要求.
    一、关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詹姆斯·多尔蒂和罗伯特·法尔兹格拉夫认为,\"理论只是对现象系 统的反映,只在说明这些现象,并显示它们是如何相互紧密联系的\"①。在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则把\"理论\"解释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 然界和社会界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国际关系理论应该是从主权国家 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本质和规律\"②。从上面\"理论\"意 义出发,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系统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并经过曲折的磨 难。但建国几十年来,我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仍然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并 且在国际学术界有重要的地位.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关系 的实践,提出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事实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得起 国际风云的考验。它早已不仅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而且成为公认的 国际关系准则,并且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二)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这是中国领导人依据上世纪60年代以 后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相互关系而提出来的,对国际关系理 论研究的有重大的影响.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三)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高举和平 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 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主题,而且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 践中,都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外交上为中国争得了主动,在理论研 究上实现了一定的突破.
    (四)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国领导人和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后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揭示了旧秩序的实质,提出了建立 新秩序的目标、基准及准则,无疑是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的重大发展,并在 国际上引起了高度重视和热烈讨论③.
    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 (一)经济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交往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国际经济交往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 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资本扩张性的内在要求。经济交往的方式多 种多样主要有分别代表生产国际化交换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国际分 工、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国际经济交往 中,任何国家都应遵循两个交往原则:一是坚持自由贸易,二是以国际价 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自由贸易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是国际经济交 往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这种交往在平等、和谐、公正 的氛围下顺利进行,才能体现各方的平等权利,才能保证各方的政治与 经济利益.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经济 交往理论对我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用这一理论知道我国的经济 建设,有助于我们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对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 我们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高经济利润,并 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社会财富;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积 极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赶超发达国家.
    (二)政治上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交往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际关系的政治交往原则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民族独立原则,二是未来的新社会的国际原则是和平,三是\"努 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必须遵守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准则,成为各民 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四是各国的无产阶级要加强合作 的原则.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这些国际交往原则对于当前我国融入全球化潮流、积极参与国际事 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民族独立原则,就要求我们在参与全 球事物与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和平 原则,就要求我们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同世界各国的发展关系,把 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坚持道德与正义 原则要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以平等、互利、民主、自由、共赢为基础,对国 际社会中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予以批判和揭露,为构建合理的、公平 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坚持合作原则要求我们既不 仅要与发达国家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并承担相 应的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到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全球性问题的讨论与解决 中,如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打击恐怖主义等.
    三、中国国际关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的学习是一个必经阶段。不可否认,西方理论的确有许多先进和独到之 处,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某些基 本特征。但无论哪一种理论范式都不可能穷尽国际政治的一切领域,只 有将其综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有关国际政治关系比较全面、完整的反 映,否则无疑于\"瞎子摸象\"。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要努力吸收和借鉴其 中的科学成分。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西方理论形 成的环境、坚持的立场、代表的主体、服务的对象、利益及价值所求与中 国截然不同。中国的理论研究不可能完全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之上照 抄照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建设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随 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显著增加,国际关系理论建设 应吸收借鉴西方理论,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理论研 究领域应当有自己的声音。北大梁守德教授认为,国际政治理论的中国 特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政治家的国际政治理论为范式, 吸收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优秀成果,力求符合世情和国 情的实际,寻找世情和国情的最佳汇合点,这是铸造中国特色的必由之 路,要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实用主义。探索中国理论建设的新视 角应以权利为主题和贯彻始终的主线,在系统论证相关的理论和基本问 题的基础上,构建新体系⑤.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一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国际理论建设必须首 先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我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国际关系 理论建设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 时要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不能完全照抄照搬.
    注释: ①彭习华.对国际关系理论中\"中国特色\"问题的一些思考.上海社会 科学院学术期刊[J],2002; ②谢益显.中国外交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1.
    ③冯特君、宋新宇.国际政治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7.
    ④马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指导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 究.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J],2006,11.
    ⑤梁守德.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探索.国际政治研究[J],1997 (1).
    参考文献: 
[1]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郭树勇《创建中国学派的呼吁》,载《现代国际关系》[J],2005 
[6]倪世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7]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智能遥感科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

  • 下一篇文章:论实践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趣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指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主体性,自由与理想世界的两个维度...
  •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
  •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逻辑错误
  • ››马克思的“转型”问题和斯拉法的标...
  • ››马克思主义的佛教观和佛教的马克思...
  • ››“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
  • ››论毛泽东“左”比右好的党性特色
  • ››《共产党宣言》思想的胜利
  • ››第三世界的阶级、政权及其他
  • ››表现主义,马克思主义水平的试金石...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
  •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
  •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探析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
  • ››马克思主义的佛教观和佛教的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占据何种地位...
  • ››马克思主义现在能不能抛?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