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异端”被认为有害于国家。国家控制“异端裁判所”。国家教会的特征是“不宽容”。当我们津津乐道民族国家教会时,不可不防备这种极不宽容的专制主义爱国思想!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容易对英、德宗教改革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大加赞扬,而忘记了这时的改革核心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对人的权利的敬重。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是封建主义封闭观念,不肯与人交往,关起门来称王称霸,老子天下第一,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浓厚。甚至基督教被中国化后,亦表现浓厚的封闭自大性。 近年讨论世界主义的文章大都以探讨“全球化”为题进行。盛洪认为一个天下主义的中国被一个民族主义的西方打败了。[53]我很惊讶,他把世界主义即天下主义说成是中国“国产”。他没有看到,世界天下一体观念乃出自西方。他也没有看到,西方使节来华,中国皇帝坚持要他们行跪拜礼。清朝皇帝也反对国际通商。顺便说一句,世界主义也绝不是大同主义——相反,在世界主义中,各地的特殊性将充分地得到承认与尊重——除非违反人类公德。世界主义包含着自由、民主与人权,自不待言。世界主义同“王道”、“霸业”毫无共同之处。“主义”一词乃近代舶来品。就连“世界”一词,也是后人经日语从西方迻移过来的。我很惊讶,他把世界主义即天下主义说成是中国“国产”。他没有看到,世界天下一体观念乃出自西方。他也没有看到,西方使节来华,中国皇帝坚持要他们行跪拜礼。清朝皇帝也反对国际通商。顺便说一句,世界主义也绝不是大同主义——相反,在世界主义中,各地的特殊性将充分地得到承认与尊重——除非违反人类公德。世界主义包含着自由、民主与人权,自不待言。世界主义同“王道”、“霸业”毫无共同之处。“主义”一词乃近代舶来品。就连“世界”一词,也是后人经日语从西方迻移过来的。 马克思提出“世界历史”的思想。他认为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共产主义同世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离开了世界历史,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存在。狭隘的民族历史必将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科学与生产的发展,使世界各民族不能不卷入世界历史的巨流。世界市场把世界联为一个整体。各民族和国家不再是封闭的、孤立的。“各个单独的个人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发生实际联系。”[54]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缺乏世界主义的基础。世界主义乃商业市场经济和环球航海的产物。 [1]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第10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译本,陈嘉映译,三联书店,第442页。 [3]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译本,第92页。 [4]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译本,第113页。 [5]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译本,第47页。 [6] 康有为:《大同书》(1901-1905),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第91-92页。 [7] 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十章,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8] 黄见德:《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369页。 [9] 李慎之:《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使命》,《东方》1994年第5辑,第16-17页。 [10] 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下),第39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 康有为:《大同书》第11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2]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6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 [13] 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新民说》(1902-1903),李华兴等编《梁启超选集》第21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 梁启超:《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饮冰室文集》第18卷第49页。转引自《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第151页,[美]勒文森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154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16]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154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17]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一章,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18]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154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19]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155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20]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155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21]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夏晓虹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2] 忻剑飞等编:《中国古代哲学原著选》,第11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23]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0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5]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6]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7]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2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28]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1921年)第265页,上海书店,中华书局1986年。 [29]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3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30]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转引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16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 [31]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90页,1988年,上海三联书店。 [32]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82页,1988年,上海三联书店。 [33]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76页,1988年,上海三联书店。 [34]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40页,1988年,上海三联书店。 [35]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第41页,1988年,上海三联书店。 [36]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83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37]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95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38]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17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39]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17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0]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89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1]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304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2]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304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3]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305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4]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89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5]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89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6] 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第296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 [47] 蔡鼎成:“社会主义之进行,以国家社会主义为手续(手段),以世界主义为目的”,《社会世界》第三十一期,1912年6月15日。 [48] Stanley Haverwas,A Community of Character,p.174. [49] 梁发:《劝世良言》。 [50] 杨振宁:“近代科学何以没有在中国萌芽?”,2004年9月16日《文学报》。 [51] 陈家兴:“由所谓汉语保卫战说开去”,《文汇报》,2004年9月17日。 [52] 《光明日报》2004年12月19日《老外爱取中国名》。这题目简直是夸大其辞。 [53] 盛洪:“从民族主义到天下主义”,《90年代思想文选》(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5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2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