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批判思维      ★★★ 【字体: 】  
批判思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8:57   点击数:[]    

自然是格格不入,又或是以为别

的宗教「错漏百出」的了。如此说来,那些各派宗教的权威们,恐怕大都难

以胜任「判教」的工作了。若要认识一宗教(比如基督教),却以别的宗教

(例如回教)的权威之言为依归,不是诉诸权威的谬误又是甚么呢(12)?

  可以说与诉诸权威「相反」的,便是人身攻击的谬误。人们尽信前者一

切之言,却又完全否定后者说话的可信性。当明白诉诸权威的问题后,也可

大致明白人身攻击的谬误是甚么来的,故这?仅为略解释一下便可以了。

  顾名思义,人身攻击的谬误的最大特点是「因人废言」。因那人不相干

的言行,便断定那人其它的言论都必然为错,这便是因人废言。这种错误,

其实实很易看穿的。试想,难道一个数学科不及格的人,宣称「1+1=2」

的时候,此言的真确性会因此降低了吗?当然不会。其它的例子,如指摘写

关于爱情的文章的作者并无恋爱的经验;又或者否定一个不熟习使用计算机的

人宣称用计算机的好处的言论等,若没有其它证据支持其指摘的话,便均可说

是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了(13)。

  总而言之,以上的两种情况,都是因为讲者的情况,反而忽略了其言论

本身。拥有批判思维的一个好处或特性,不需要理会与言论无关的外在(如

人为)因素。当然,这种思维亦可告诉你如何避免犯了上文所阐述的两种谬

误,免得自己思考错误而不自知。





下篇:一个「伪似说明」例子的批判

  甚么是「伪似说明」?

  基本上,一切似是而非的理论,都可算是「伪似说明」。其之特点,不

但在于其「伪」,更在于其「似」--「鱼目混珠,似是而非」正是「伪似

说明」的写照。

  上文所提及过的各种谬误,都可能出现于一些伪似说明的理论之中。当

然,伪似的说明所可能包括的谬误,亦不必仅限于本文所提及的数种。

  正确的思考方法,正是对付伪似说明的克星,这点正是笔者不嫌其烦地

再三说明的事实。

  诚然,仅仅懂得思考方法学的内容而不加以实践,是很难达至拥有批

判思维的境界的。因此,当我们接触到一些伪似说明的理论的时候,不妨拿

来「练习」一番,看看自己的批判能力去到甚么程度,本节的主旨,便是要

批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作为一个实践批判思维的示范。例子取自《麦皮

匠》一九九七-九八年度第四期(总第十三期)的一篇名为《何为好文章?

n(以下简称《何》文)的文章。此文的作者认为,「我们可从内容以及写

作手法两方面厘定一篇文章的好与坏......此文〔指《何》文〕会着眼于内容

方面......」。依据《何》文作者的见解,「『避免陈腔滥调?写出别人所看

到而观察不到的』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

  由于其言论之中一关键词眼是「观察」(另一关键词眼是「看」或「看

到」),因此,我们不妨姑且将其之言论称为「观察论」,而称《何》文的

作者为「观察论者」,看看究竟观察论是否真的如这位观察论者所言,是一

个能判别厘定自己或他人文章好坏的方法(14)。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至少是同情地了解,即从最有利于观察论者的角

度来了解)观察论的意思。如上文之所言,其之关键词眼为「看到」(可简

约为「看」)和「观察」。那么,这两个词语的分别在那?呢?

  观察论者也知道「大家可能未清楚『看到』与『观察』之分别」,于是

,他便用了一个例子说明。他举的例子是,「看到」梯级的人是不知那?有

多少梯级的,只有「『观察』过楼梯的人才能说出答案[指知道梯级数目]。

  平心而论,我们可从这个例子中知道「看」和「观察」的分别吗?是否

「观察」便是在「数」身边的事物,而「看」则否?

  查《辞海》酉部第八页,「观察」(observation)即「对

于对象为有意的考究,以求得正确经验之作用也」。这个解释十分清楚。再

看午部第一四二页,「看」字则可解为「睎」。可是,当我们查《辞渊》的

时候,问题便来了:在其一三三三页,我们可知「观察」即「观测视察」;

而在一00一页,「看」却是指「用眼睛观察」!再查《商务新词典》,

「看」字更是可直接解释为「观察」的(见四五八页)!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即是说,我们平日言语?,是有不少时候将「看」

和「观察」当为同义词而交换使用的。可是,观察论却明显不是将这两词语

如此运用,其实,同情地了解,我们或可知道,观察论者对「观察」一词正

是如《辞海》的解释;至于「看」字,则约为「没有怎样留心地看」之义

(15)。既然如此,观察论者何苦要提出两个令人易于混淆的词语,再

用了一个模糊的例子作注释呢?(或许,他要作一次示范,作为他自己所说

「有些作者刻意运用......复杂的句式......为的是要令文章予人『高深莫测?

z的感觉。而事实上,其文章内容可能极为空洞,并不高深」的一个例子?)

  退一步而言,即使其并未有用词上之混淆(即「看」和「观察」是如其

所言的那样运用),这个观念论还是站不住脚,有一点要附带说明的是,观

察论者并未有说明过其所言的「避免陈腔滥调」,与「写出别人所看到而观

察不到的」的关系。换言之,前者与后者是因果閞系?互不相隶?可互相交

换其义?以上的说法都是有可能的。因此,我们也可就其久各种可能性而解

释观察论。

  观察?者在《何》文中引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观察论(16)。他以为,

张小娴《见面?不见面?》的文章是「没有陈腔滥调,更示范了何谓『写出

别人所看到而观察不到的』」为什么这篇文章符合了上述的条件呢?观察论

者并未有解释过,而只是反问了「你能够观察到她所观察到的东西吗?」彷

佛如此便是交代了其标准一样。若今天,笔者对此的答案是「能够」的话,

那么,这篇文章是否就立刻变成了「陈腔滥调」?

  再看另一个他以为是不符合观察论的例子。他以为他所引录的那数句说

话(甚至不是一篇文章,也不知是谁作的,或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些

陈腔滥调?老生常谈的东西。然而,同样地,他并未有交代观察论为何能在

此应用。今天,若笔者是能看到但观察不到「一见钟情不可算是爱情......单

方面付出的又岂能算是爱情」的话,那么,究竟这些文字又是否符合观察论

,成为好文章了?(事实上,真的有不少人看不出单恋不是爱情)(当然,

这?是假设了那些不明来历的文字之所言是对的)。

  从观察论者所提的两个例子?,我们可见其之观察论是毫无标准的。所

谓的看到而观察不到,完全是随个人的决定而改变,并没有一普遍的真实性

存在。换言之,观察论根本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吧了,根本不能判别什么



  或许,观察论者会退一步说,他的观察论并非由一个

(particular)而定,而是由普遍(general)群体所定

的。那么,我便会在这?质疑其「所有」与「若干」的可能性(17)。换

言之,观察论究竟是说「所有人看到而观察不到」还是「有些(若干)人看

到而观察不到」呢?若是前者,那么观察论便使世上不会有任何的一篇好文

章,因为我们是没有可能知道(或检验)世上所有人(除那作者自己)是否

都是「看到而观察不到」的(这?指数量而言,已撇除「看到而观察不到」

的不能检验及暧昧性不谈)。若是后者,则我们必须追问,究竟是多少人才

算数?若是依照逻辑学的话,那倒简单,因为「有些」在逻辑上是指「至少

有一个」。可是,「至少有一个人看到而观察不到,这个标准又未免太宽了

,几乎所有文章都可符合这个标准的。比方说那段观察论者所引的例子吧,

笔者便是那个「看到而又观察不到」的人。那么,那段文字却又已符合成为

好文章的条件了(18)?

  由以上的推论可见,观察论若是一「所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思维与理论

  • 下一篇文章:计算机不能思维的初步逻辑证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批判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批判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批判思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