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批判思维      ★★★ 【字体: 】  
批判思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8:57   点击数:[]    

6)。他以为,

张小娴《见面?不见面?》的文章是「没有陈腔滥调,更示范了何谓『写出

别人所看到而观察不到的』」为什么这篇文章符合了上述的条件呢?观察论

者并未有解释过,而只是反问了「你能够观察到她所观察到的东西吗?」彷

佛如此便是交代了其标准一样。若今天,笔者对此的答案是「能够」的话,

那么,这篇文章是否就立刻变成了「陈腔滥调」?

  再看另一个他以为是不符合观察论的例子。他以为他所引录的那数句说

话(甚至不是一篇文章,也不知是谁作的,或许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些

陈腔滥调?老生常谈的东西。然而,同样地,他并未有交代观察论为何能在

此应用。今天,若笔者是能看到但观察不到「一见钟情不可算是爱情......单

方面付出的又岂能算是爱情」的话,那么,究竟这些文字又是否符合观察论

,成为好文章了?(事实上,真的有不少人看不出单恋不是爱情)(当然,

这?是假设了那些不明来历的文字之所言是对的)。

  从观察论者所提的两个例子?,我们可见其之观察论是毫无标准的。所

谓的看到而观察不到,完全是随个人的决定而改变,并没有一普遍的真实性

存在。换言之,观察论根本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吧了,根本不能判别什么



  或许,观察论者会退一步说,他的观察论并非由一个

(particular)而定,而是由普遍(general)群体所定

的。那么,我便会在这?质疑其「所有」与「若干」的可能性(17)。换

言之,观察论究竟是说「所有人看到而观察不到」还是「有些(若干)人看

到而观察不到」呢?若是前者,那么观察论便使世上不会有任何的一篇好文

章,因为我们是没有可能知道(或检验)世上所有人(除那作者自己)是否

都是「看到而观察不到」的(这?指数量而言,已撇除「看到而观察不到」

的不能检验及暧昧性不谈)。若是后者,则我们必须追问,究竟是多少人才

算数?若是依照逻辑学的话,那倒简单,因为「有些」在逻辑上是指「至少

有一个」。可是,「至少有一个人看到而观察不到,这个标准又未免太宽了

,几乎所有文章都可符合这个标准的。比方说那段观察论者所引的例子吧,

笔者便是那个「看到而又观察不到」的人。那么,那段文字却又已符合成为

好文章的条件了(18)?

  由以上的推论可见,观察论若是一「所有」的状态,则没有文章是好文

章(包括张小娴那篇);若是「有些」,则差不多所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无论是那一边,都是明显地是荒谬的。换言之,观察论根本不能用作判别

文章的标准。

  尽管以上的推论已足以令我们知悉真相,但我们还是再退一步(且记忆

一下我们已退了多少步?),假设观察论没有以上的毛病,则还是否说得通

呢?

  很可惜的是,观察论仍是不通的。为什么呢?试想,若其之言是对的话

,那么,一切学科的入门书籍?一切知识的概论?甚至报告?会议议程等等

,岂非一切都变成了「不是好文章」(亦即坏文章乎)?这样的结论,是否

有点儿可笑?

  「幸而」,观察论者也留意到这个问题,因此,他写道:「此文乃概谈

而已,故未必能适用于每一类文章,还请读者留意」。

  还请读者留意的是,这样的一个脚注,是一句准废话。甚么是「未必能

适用于每一类文章」?那一类的文章才适用?这类型的语句,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圴常会接触到,例如说「儒家思想未必能在每一情况都持久有效」,

但其之所以言的标准却又交代得不清不楚。这一类的言词,若没有另外的补

充说明的话,便是迹近废话了(这句说话绝对适用于每一句拥有这形式的句

子,读者们可真的要留意)。

  总评:观察论者以为其之「观察论」是一个「未必适用于每一类文章,

的有效判别方法。但何以交代不出适用那一类文章?很简单,因为观察论根

本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文章都不适用」的方法而已。





余话:批判思维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有一对真假的经典界定:「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这就是真

;是说成非,非说成是,这就是假」。

  但我们怎样才能判别「是」?「非」?不论是用什么方法,总之必要条

件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批判思维就是其中一种表现了独立思考的方法。

  这篇文章的篇幅,远超出了笔者本来所预期的甚多,写作本文耗时之久

亦非笔者当初所能料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所需说明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即

使是每样略提一下,亦已用了不少文字(19)。此外,本文批判了不少文

章及言论,用以作为实践批判思维的例子,这些地方亦必须写得较为详细。

由是之故,拙作不得不一再加长篇幅,以免出现言论过简以致含混不清的毛

病。

  关于本文所批判的各篇文章或言论,笔者有两点想要说明清楚。首先?

A标明那些文章的出处,是为了一来避免人们怀疑其之真实性(到底是否有

这样的文章存在?),二来也能让读者翻查原作,自己判别一下究竟笔者对

此等文章之判别是否正确。另外,若从对社会的影响来看,这些文章本身的

实用价值也许不是太高,或许有些人以为不用如此大费周章去批判。可是,

笔者的目的是要揭露其中之思想不正确,而非被批判的文章本身。其之言论

是否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我不得而知,但错误之思想本身却可以引起无数的问

题,甚至人为的灾害。因此,笔者既然稍为明白思考之重要性,故亦愿稍尽

绵力,将自己之所知写下,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可是,若世上只得少数人得知思考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我们也不能只靠

别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错,而是要自己懂得判别对错。且看拙作?关于《何

》文的篇幅有多少?怕已是为《何》文的篇幅一样,甚至有过的了。我们不

可能将每一个错误都用文字宣示出来的。重要的是,我们能知道那?有错误

。当一个社会越来越多人懂得正确地思考的时候,法律?典章?规则......

一切才变得有保障和意义。李天命博士曾写过以下的一段说话:

  「胡乱思索问题,仿佛用蛛网去捕捉风的颜貌一样,终是豪无所得的。

  「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像荒夜?的一盏风灯。

  「提着自己的风灯,照亮未知的旅途,这就叫做独立思考。」

  愿为各人共勉。





                                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

                                于麦迪逊城

注释:

01)这篇文章仅为一对批判思维概谈之文章,并非在尝试建立一个阐释批

判思维的系统。因此,内文所提及的种种毛病(如「以名乱实」?「伪似说

明」等)之名称未必(未不必)为其真正之学术名称。读者只需了解当中的

意义便可。而人们常犯的思考毛病当然亦不仅限于本文所提的几项。

02)这?用了∕的符号代替了或字是为免与句子中的和字发

生脉络式的混淆。此外,述句与命题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但在本文?不用

理会,可将之视为同一意义而交换使用。

03)何秀煌:思想方法导论。台北:三民书局,1974年,页107?

C附带一提的是,由于这篇不是学术文章,故除了直接的录引外,一般不会

标明出处,而只在本文章后列出参考书目,供各位读者参改。

04)参考注释(2)

05)此二例见于李天命:李天命的思考艺术。香港:明报出版社,1991年,页104,127

06)这?泛指一切超经验事物,不仅限于宗教领域,也没有特别指明任何

一宗教的意思。

07)一般而言,「知道」需包括下列三个条件:

(I)S(subject)相信P(proposition)

(II)P是真的(III)P是可辩明(justify)的。

「相信」只是「知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另外,这?说

「知道」一词有严谨的用法,是指有专门而深入讨论及厘清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思维与理论

  • 下一篇文章:计算机不能思维的初步逻辑证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批判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批判思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批判思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