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并在各自类型、层次上争创一流 特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大学有特色,才会有实力,才有竞争的优势。走特色化办学之路,不仅是高校本身保持生机与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高教强省的必然逻辑要求。目前,江苏要建设高教强省,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类型的学校,更不能仅靠一两所或几所大学成为一流大学就使江苏成为高教强省,而要有一大批学校在国内不同类型的高校中能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高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既要有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更要有特色的专业,有特色的课程,培养出有特色有个性的的学生。在江苏的115所高校中,真正办出特色的学校还不多。各高校一定要在突出个性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江苏省委、省政府已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坚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错位竞争、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自身特色。一所高校即使在整体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只要在某些学科、某些专业上办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做到“人无我有”,那就是优势,就是实力。苏南、苏北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科和专业的设置上,必须要提高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度,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苏南高校要适应苏南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为新型工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苏北高校同样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连云港的高校应以海洋生物工程和水产养殖、盐城的高校应以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和海洋化工、淮安的高校应以瓜果蔬菜和花卉苗木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培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增强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盐城师范学院为开发江苏的沿海滩涂生物资源而建立的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实验室已成为江苏省的重点实验室;为开发江苏沿海丰富的风能和潮汐能,盐城地区高校的科研项目应以风能和潮汐能发电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为课题进行立项作为自己的特色项目。这种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形成的特色办学与特色科研,将使这些地区的高校在江苏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确立起牢不可替的地位。 江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必须在坚持各自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在各层次、各类型中都要争创国内一流。江苏既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也要有若干所国内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有一批全国一流的具有示范性的高等职业院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常州大学城就应打造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为苏南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培养出一流的技术工人和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 5.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江苏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当前,江苏的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为尽快缩短这个差距,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省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既坚持要“请进来”,又努力要“走出去”,实现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首先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并结合我省高等教育的现状,指导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次要开展一些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国外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建设高教强省提供服务。可以采用与外国同类高校相互交换培养学生,扩大我省的留学生教育(包括派出留学生和引进留学生);聘请外国专家来校进行教学与科研;寻求与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派教师出国进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引进外国比较知名的高校来我省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尝试和探索与国外高校开展学历和学位互认。此外,我省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探索走向国际教育市场。要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言文学、中医学、艺术推向世界,尽早实现在境外办学,以逐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