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高等教育
   论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对话型德育新体系中的主体性问题      ★★★ 【字体: 】  
论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对话型德育新体系中的主体性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14:54   点击数:[]    

晰的意识,更多的则不能。
  其次,先进文化是当代大学生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民族文化的精华、科学文化的精神和大众文化的人文精神,都不同程度地占据大脑的一席之地。今天,我们必须将科学精神纳入先进文化的基本范畴,在适应全球化的形势下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凡是科学文化与人文精神能较好地结合并获得社会大众褒扬的时期或国家,就出现昌盛、繁荣,反之,则走向落后、衰败。因此,我们应将以辩证法和唯物观为核心的人文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主体和灵魂,将科学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基础和先导,将两种精神结合起来,在完成理论创新的同时,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再次,先进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创新生发的基点。先进文化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等的复合体,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大众性的品格。这就愈加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先进文化更具有时代的开创力。任何民族与时代的文化,都是实践的结果和历史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文化要保持其先进性,必须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必须能够广泛吸纳和借鉴外来文化,吸收其养分,使其与国情相结合,在移植中生长。必须具备世界眼光,瞄准它的最新思想、观念和知识成果。在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时,能够运用中国胸怀审视它、融合它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呈现出一种“高级有序结构”的进化过程。同时,先进文化必须具有创新性。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特有品质,同世界上任何先进的科学体系一样,先进文化必须要进行观念、形态、体制下的创新,只有这样,开放性和包容性才会成为可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更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果,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备大众化的美感形式,充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惟有这样,先进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发展动力。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有可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而且正在继续创造着未来时代的先进文化。
       (二)从主体能动性的角度讲,大学生具备传播先进文化的特定优势
        首先,从自身条件上讲,大学生拥有年龄上的优势。步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平均年龄在20~24之间,这一年龄段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学生不仅精力充沛,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涨,而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一生理和心理的特定优势,使大学生具备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又具备了创业报国的主观热情,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大学生的社会定位。其次,从质量上讲,大学生拥有受教育程度上的优势。投身高等学府,栖居学术殿堂,堪称是青年队伍中的佼佼者。在大学校园中,在耳濡目染间,每一个有志青年都会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最大利益,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且会在读研攻硕的求学中,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到知识创新的活动中来,从而成为新知识的积极创造者。因为知识含金量高,大学生毋庸置疑地会拥有无人可比的科学精神。一方面他们爱科学,懂科学,钻研科学,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微观载体,具备传播先进文化的客观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具有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这更有利于先进文化上升到理性高度加以认识。第三,从认识问题的能力上讲,大学生拥有思维敏捷的优势。表现为:思路开阔,敢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 。“敢于思考”,就会在理论的思考中,得出深入的思想硕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大学生敢于承担责任,不畏惧新潮新浪,不固守陈说旧窠,有志成为民族精神的践行模范。由此可见,大学生具备传播先进文化的与时俱进的品格,这种品格也将会在未来的先进文化的传播中,为先进文化注入新的内涵。第四,从具体的数量上讲,大学生拥有群体上的优势。宣传“三个代表”不能够只局限在“小众”的范围内,一定要推广出去,走进“大众”心灵,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质量上(高知识含量的先进个体)的保证,还要有数量上(高素质的人群)的保障。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身份的多样性,更易于多层面、多角度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发挥大学生的数量优势,以期群策群力,发掘集体力量,使得先进文化的传播工作更有力度和更有深度。
  三、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彰显大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策略
  “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凸现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强调个体的理性自觉,强调个体德性的自主生成,该模式强调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差异原则、个体原则及开放原则。应该说,对话性德育模式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整体教育情境之中。但是,在对话性德育模式的践行中,有一些基本策略:第一,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第二,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第三,培养学生质询意识;第四,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我认为,在构建高校德育新体系的大前提下,大学生主体性的彰显应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从学校、教师、学生几个方面多管齐下,为学生参与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之中,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应用策略。具体如下:
  (一)学校提供参与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学校提供参与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首先要改革高校德育工作在管理上的保守性。随着整个教育体系向着开放化方向的发展,这种保守的德育管理方式将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因为,大学生是开放的个体,其多样的特质要求高校推出适应他们个性和接受能力的德育政策和制度。正如万美容在《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文中所言,“主体德育模式以培养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学生要参与到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构建中,源于固有思维的影响,不可能瞬间将“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若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的德育体系中,离不开来自学校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几所高校“学生应聘校长助理,用行动改善高校德育教育”,即是很好的尝试。具体而言,据《南方网讯》报道,学生助理这个行当因何而设?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道出原委:“我去学生食堂用餐,能认出我、并同我聊上几句的学生太少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需要一座桥梁。”校长想聘学生当助理!消息一出,引来二三百人报名,可谓“自荐短信一条条”。更出人意料的是,绝大多数报名者既不是学生干部,也非学习尖子,但这些普通学子却同样思维活跃,怀有一颗参与校园管理的热心。正如构建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品德的学习不是道德知识的简单转移和传递,而是在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德行的过程,理应将道德规范同大学生学习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高校可以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增补大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制度和办法。尤其是那些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可以通过“班委会”、“学委会”、“学代会”、“学生团代会”、“学生党代会”、各种专题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予以征求意见,给大学生表达意愿和想法的机会,给广大学生提供可以表达思想和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以强化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新内涵,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丰富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的实践,取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正如中共中央通过一系列文件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学校也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列学生参与德育新体系的相关文件和办法,为大学生参与高校全员德育新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因为,搞好高校的全员德育工作必须是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沟通,强调角色的互动性,真诚地邀请以往的被管理者参与管理,共同拟定管理决策、实施管理计划、构筑管理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高校辅导员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 下一篇文章: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创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对话型德育新体系中的主体性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对话型德育新体系中的主体性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多维视域下的大学教师信念研究,吴薇...
  • ››俄罗斯反思高校教育:把重点转移到...
  • ››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
  • ››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
  • ››关于大学课程设置的三个问题,张忠...
  •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实证研...
  •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
  •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的辅导员职业准入...
  •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策略...
  •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养...
  • ››论大学生在构建高校对话型德育新体...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