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基础教育
   失落与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及应然走向 王丽燕 吴惠青      ★★★ 【字体: 】  
失落与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及应然走向 王丽燕 吴惠青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5:38   点击数:[]    

村学生的成长。

 

  (四)学生乡土情怀的缺失

 

  现在的农村学生已经越来越像城市学生了。这一变化源于农村社会的日益转型和农村父母的观念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开始变化。家长把“读好书,找个好工作”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要求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只要好好学习,家里的农活和家务完全不用管。在这样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农村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农村的认同,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严重缺失。在我们的调查中显示,13.1%的学生直接表示不喜欢农村;还有学生表示,学习农村学校校本课程与自己无关。在问及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最大困难时,教师普遍表示,学生对农村缺乏热情,这也是当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得不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

 

  三、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应然走向

 

  (一)立足新农村文化建设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农村学校可以收集与整理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如,通过节日等重大活动契机,在校园网或宣传栏开辟节日专栏,进行主题教育,通过课堂和社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发表对于节日的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情,培养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应不只限于知识学习,相比之下,更为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经常邀请他们来校进行剪纸、编织、雕刻、绘画、书法和戏曲等才艺表演,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当地品牌;通过结合农村实际的学校精神文化意蕴的打造,从各方面引导农村学生珍视乡村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学会发现和体悟乡村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以此浸润农村学生的心灵。

 

  农村学校要解放师生的活动空间,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能适应考试需要的弊病,鼓励师生走出校园,深刻了解农村,关心农民的生存状态,树立为农村服务的价值取向。农村学校可以通过结合当地实际,编写实用的乡土教材,创生学校课程资源;通过开设选修课等形式,提高农村学生对于生存环境的认知,让乡土教育直接服务于农村发展。同时,农村学校要扎根农村,更加了解农民,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师资队伍,建立村校联络体系,及时把握村民的文化需求,通过办好信息宣传窗,传播农村实用知识,定期开放学校图书馆和活动场所,使农村学校成为村民文化生活的中心,利用现代知识的熏陶开启民智,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充足而长久的智力支持。

 

  (二)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与支持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理应在城市教育资源相对充沛的现实情况下,将教育投入向农村适当倾斜,并不断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减少农村学生千方百计向城市移民的现象,平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异。除了物质条件方面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外,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也难以与城市教师相比。在农村,由于生活设施不完备、子女教育成问题、工资待遇不及城市等原因,不少教师有了一定的教学业绩和资历后都会想方设法往城市里调动,使得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缺乏有公认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出留住农村教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待遇水平、加强体制创新等方式,充分保证农村教育人力资源。

 

  在农村,校本课程开发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对校本课程的全面认识与把握。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教师表示有关校本课程的培训不够,使得自己在课程开发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引导农村中小学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带动学校和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农村学校则应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的课程实施计划,明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目标,根据学校现实条件,指定专人负责,对校本培训工作统筹规划,层层分工,结合教师队伍现实状况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培训,灵活采取专家指导、以老带新、骨干辅导和课题带动等方式,进行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指导,帮助农村教师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构筑农村学校办学特色

 

  农村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追求特色的思路,结合所处地区的独特文化,开发具有乡土意蕴和教育价值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是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的,一定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是大岩山云雾茶的故乡。欢潭小学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四园—池—田”(茶园、果园、中草药园、竹园、养鱼池、试验田),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将茶艺引入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茶、了解茶、制茶和泡茶等,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推广地域文化的同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多元化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是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珍贵资源。农村中有大量的一手资料可以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素材。农村学校必须扎根于所在的村落,汲取该村落富有特色的乡土资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予以筛选、提取和开发,并将之运用到课堂上来,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加强学校与村落的联系,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活旨趣,帮助农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四)推动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自身改进

 

  每所农村学校如果都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那么,我国的校本课程建设将会在百花齐放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优化。作为农村学校,要以问题为中心,从社会现实中寻求校本课程开发的司能路径,挖掘到切实需要的课程。只有基于问题的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乡土资源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应当立足于农村实际,从培养农村人才的角度出发,确立地方性知识资源在课程中的合法性,重构民族认同和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明晰课程开发的纲要和方案,安排好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并有效地组织实施,通过一定时期活动的开展,进行自检、互检和汇报,真正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则应树立课程开发意识,转变课程评价方式,关注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过程中成长,在实践中体悟,开发与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传统文化继承相关的校本课程。

 

  (五)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教师是改造乡村文化生活的灵魂,应当充分抓住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将乡村社会中的文化传统引入课堂,充分发挥公共知识分子的应然使命,带领乡村学生重拾永不褪色的故乡。校本课程开发是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得以实施。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自我反思、开化自己,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校领导、普通教师之间形成“共同体”,一起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在经济上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飞跃,农民的收入水平逐年稳定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河流已经不再那么清澈,大量的土地资源被占为工业用地,农村的生态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农村教师,应当拥有远大的职业理想,肩负教育的社会使命,创造教师特有的专业生命价值,关注农村的社会变迁和与之相伴的问题,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平台,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现实问题引入课堂,让农村学生在全面了解家乡的同时,体悟到如何更好地建设和美家园。

 

  (六)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有自身独特的气质,他们淳朴、自然、热情,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课堂巡视的有效实施策略 陶弘标

  • 下一篇文章: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分类发展政策 雷万鹏 张雪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失落与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及应然走向 王丽燕 吴惠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失落与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及应然走向 王丽燕 吴惠青”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解读爱情,感悟人生——五年制学生...
  • ››基于交往视野的“童化作文”教学
  • ››《鸟的天堂》:对比与反思
  • ››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思考
  • ››语文教学的反思
  • ››浅谈声乐集体课教学
  •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的问题分析...
  • ››浅析课外活动对小学教学管理的影响...
  • ››小学低年级班队管理之我见 郭慧
  • ››小学数学合作交流之我见 马爱平
  • ››失落与回归: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