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新课程标准理念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内涵,教师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合作交流。那我们如何把合作交流做到实处,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呢?
关键词:转变角色;认真备课;准确设计;精心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的思考成果转化为小组共有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通过互相启发与争辩来解决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疑难、错误,使探究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就要合理构建小组,这是实现学生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一个学习合作小组中,应该包含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在4-6人之间,其中各个层次的学生比例应该恰当。并且要呈现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等,以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各个小组应该明确其成员的责任和位置,要根据每一个组员的具体情况确定组长、记录员、汇报者等。当然,对于每个学生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实行轮换,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锻炼。这样做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组内的公平竞争,真正起到相互学习、讨论、交流的效果。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应包括两个方面:表述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做到理解与辨析,从而给予正确评价。我曾在不少公开课中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出示一个有合作交流价值的材料后让学生小组合作,然后在全班交流。这时很多学生争先举手发言,唯恐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通过一番“热烈”的发言,发表过意见的人洋洋得意,不再积极思考;未能发言的学生垂头丧气,拒绝参与,那些一点都不懂的学生更是高枕无忧,在一旁看热闹。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表面上热闹非凡,实质上事倍功半,学生在交流中只注重自己的见解,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只在意老师的评价,他们的交流只指向教师。当学生养成了这种习惯后,他们就不会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更不会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是什么造成这种现状呢?这实质上就是教师的角色未能完全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还带有权威性、指令性,教师并未真正成为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还是一个能给出现成真理的人。所以学生的交流只指向教师,学生间就不会交流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形式。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以“指导者”代替“权威者”,把学生推向合作交流的前台,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才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才是一种进步。适时表扬赞赏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认真和敢于怀疑、否定别人观点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对学生放任自流。而要作为指导者、组织者甚至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教学中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如:学生思考陷入困境;问题解法多样,寻求最佳解法;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教师在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操作时,教师要行间巡视,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控。
二、认真备课,为学生合作交流准备材料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当前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这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里面很多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教师不能把这些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对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均应从“知识建构;情感态度;学习的反馈与控制”等方面入手,积极为学生准备合作学生的材料。
三、精心设计,把“强迫”合作变为“需要”合作在以往很多的课堂教学中,我看到许多这样的合作交流:上课前,教师已经安排好讨论人员、讨论时间和讨论内容。
如在教学实际测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必要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自己对学校操场、围墙、教学楼等进行测量。在这里老师没有花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有测量的需要,但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无法完成,自然而然就进行小组合作,从而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