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一、初上《鸟的天堂》 有位教四年级语文的同事请假,要我给他们班的学生上一星期的课。我想自己虽然这一年多没代课了,但自己的底子还可以,《鸟的天堂》又是一篇熟课文,第一节课也就没怎么在意进入了课堂。 首先,我播放课件展示“鸟的天堂”,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然后,提了相关的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话题: 1.作者写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呢? 2.想不想到“鸟的天堂”去春游,看看那里的热闹景象…… 从同学们讨论的表面现象看,他们的讨论积极而激烈,参与度也很高。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后,我让他们对探究学习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可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学生汇报的内容大概有下面几种情况:一说看过没什么印象;一说鸟虽然多,但未必如同天堂般美丽;一说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春游,还不如到我们郊外去爬山放风筝…… 疑问:我利用了色彩绚丽、动画有趣的课件,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了问题情景,让同学们进行了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学生对文本内容没一点感悟和体会,思想上情感上没一点生成性的碰撞? 反思:备课不充分,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心里需求和认知特点,想当然的认为有了课件演示和问题引导,学生一定会往自己挖的陷阱里面跳,在表面上完美的完成教学目标;忽视了读,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的重视文本,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在文本和教学情景中无法建立有效的语言联系,语言教学变成了单纯的视频观赏和听讲座,使得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资源生成。由于以上原因,这节课只能在我的失败中匆匆收场。 二、再上《鸟的天堂》 这次的失败给我震动很大,虽说自己不直接代课有一年多了,但我平时坚持听课,经常和青年教师讨论交流,参加教研活动,自己怎么在业务上有了这么大的落差呢?正好有一个班的进度比这个班慢一天,我把这个班的课“借”来准备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上之前我对课文进行了详细的研读,把教学环节根据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从中心句入手,引导质疑问题;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的方法;3.精读课文,释疑,体会感情。 教学片段 师:[设问]同学们想一想,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生长得很茂盛的榕树。 师:[安排学生朗读,提出朗读要求及目标]作者在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写榕树的有关句段,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能读懂,记住它,待会儿咱们来交流,结合课后思考题第2题看看哪些地方自己读不懂,可以在旁边做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生:我读懂了这一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那株榕树非常茂盛,叶子非常多。 生:还说明树叶非常茂密。 师:读懂了这株榕树茂盛的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因为榕树长得非常茂盛,所以枝干非常多。 师:这是你的理解,我看到有同学在举手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解,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知道榕树还有一个特点,它的枝上会生出一些气根,慢慢扎进泥土里,这个特点使它的枝干多。 师:[板书:枝上生根]也就是说“枝上生根”与“枝干不可计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读懂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你很善于思考。读读你最喜欢的写鸟的话。[指名读] 生:我喜欢“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 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可见鸟儿飞得很快,我们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里写得非常美。 生: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到处都有,很多我没见过的。 师:你说得真好!那那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的鸟儿真是美又壮观。 师:[板书:叫 、飞、 扑]从这几个写鸟的动作的词来看,你们觉得鸟儿怎么样? 生:鸟儿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幸福(很自由、很快乐)。 师:[播放录像,激发兴趣]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儿鸟非常多,而且颜色很鲜艳。 生:鸟儿飞起来的景象真壮观。 生:鸟儿叫声悦耳,非常可爱。那只小画眉鸟真像个顽皮的孩子。 生:鸟儿生活得很快乐,我也想变成一只鸟在那儿生活了。 师:用一句话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生:这个地方十分美好。 师:[展现情景,体味延伸]同学们在刚才的讨论学习中表现很好,说明大家把课文读得很熟很详细。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描绘一下你心中《鸟的天堂》,过一会我们到哪里去春游,看和大家心中鸟的天堂是不是一样? 生:我感到这个地方的鸟儿生活在幸福的乐园。 生:我感受到了榕树的气势,感受到了榕树特别美…… 师:[播放课件,设问延伸]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鸟的天堂,请同学们指出榕树的枝、根、叶;你感到课文中的哪句话描写出了榕树的特点? 生:这株榕树真大呀![师板书:大] 生:枝上生出的根扎进泥土里,天长日久又会长成新的干,说明这株榕树年代久远。 师:说得真好,这株榕树年代久远又大得惊人,是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一种独特美,这句话怎么读好呢?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句话]。 师:读得好!你是带着什么感情读这句话的? 生:我是怀着惊奇、赞美的心情读的。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学着她一起读一遍。[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同学们看,我们深入读这句话,就能对它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了。写榕树“大”,除这两处外还有什么地方呢? 生:第8自然段这句话:“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从这里我看出树非常大。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 生:我觉得这说明榕树非常绿。 生:这句话说明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也就是“茂盛”。 师:你的理解更准确。刚刚那位同学说了榕树的叶子很绿,请你告诉大家,你从哪一句看出来的?[板书:绿] 生: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让我觉得那翠绿的颜色像绿宝石似的,还像一汪汪的绿水,似乎要滴下来似的。 师:你描述得真美。其他同学如果也读懂了这句话,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觉得绿色代表生命力,所以这株榕树“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这株榕树让人觉得它绿得发亮,就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上面跳跃着,使每一片树叶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师:听了你们的描述,我觉得你们确实读懂了这句话。这一句话写得多好啊!把叶子都给写活了。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那就让我们像她那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生齐读] 师:看着这株榕树,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生:作者说“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从这句话我看出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生:“南国”指我国的南方,这株榕树生长在我国的南方,作者不仅赞美了榕树,还赞美了南国。 师:你说得真好!作者赞美了这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句话? 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读。[生读] 收获:这节课我没过分突出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是在学生对课文经过“初读体味——朗读交流——细读探究——品读延伸”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对文本内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