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社会主义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浅析 刘旸      ★★★ 【字体: 】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浅析 刘旸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7:4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旨在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想进行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重要思想概括为物质利益是培育革命精神的必要条件,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构建理论基础。邓小平认为坚持这一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并且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三个角度充分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转变的有效途径;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还必须借助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关键词】邓小平;物质利益;革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比最大的政治优势。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国共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占据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从“耕者有其田”到“减租减息”,核心经验是我党始终坚持并践行着人民群众“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二者的辩证关系。在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始终高度重视我党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革命精神”的培育,并提出了诸多的新思想与新观点。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在政治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关系问题的一些重要理论论述,对巩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及维护意识形态功能意义重大。医学论文
    一、群众物质利益的基本满足是革命精神培育的必要条件物质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是革命精神实现的前提条件符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必然受制于一定社会物质条件。一方面,培养革命精神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利益条件。长期缺乏基本的物质利益条件,整个社会将无法进行正常的运转,更不会产生精神上的持续追求。“文革”期间,思想政治教育遭受严重破坏。“精神万能论”唯心史观大肆宣扬的结果,无限夸大了精神的作用,甚至鼓吹精神完全可以代替物质。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提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146。

    这一讲话有益于重新坚持唯物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必要性与普遍性的充分肯定。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具有必要性。对于广大群众,物质利益是产生革命精神的重要来源,只有在满足群众一定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一定的革命精神。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从群众的物质利益出发,否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背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具有普遍性。在教育对象的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是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时间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即使对于那些可以为理想信念而牺牲甚至舍弃个人利益的个别先进分子,这一重要原则也同样适用。因此,从长期来看,物质利益不但是这些先进分子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物质鼓励,保持精神长存,并且激发出更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

    而另一方面,物质利益是基础、是条件,革命精神的培育才是目的、才是最终的落脚点。邓小平同志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2]190。这一重要论断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在教育对象的层面实现了有机统一。因此,仅凭借物质利益的满足与丰富而不借助其他手段,不一定能促成革命精神的产生与持续。而对于革命精神的培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是否越多越好,邓小平同志强调“,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1]367。

    关于物质利益是培养革命精神的必要条件的观点,邓小平不仅在质的层面上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种描述,同时也在量的层面进行了规定。从而揭示出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培养之间虽然具有某种必然的互相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并不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在物质利益满足到一定程度后,甚至还将出现一些不利因素。这一思想集中探讨了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认识与处理群众的物质利益需求与革命精神培育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重要问题。邓小平始终认为,坚持物质利益是培育革命精神的必要条件是正确处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培育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意识形态教育是引导群众从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转变的中介从理论意义的层面上探讨物质利益是培养革命精神的必要条件,仅仅是理解这一观点的出发点。而要真正落实这一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转变的实现途径。邓小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转变的有效实现途径,并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从教育对象来看,邓小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广大群众认识物质利益,形成革命精神的有效手段。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方面打破了“文革”对人们物质利益追求的长期禁锢;另一方面,各种封建腐朽思想和西方自由化思想也交织着对广大群众的利益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萌生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一时间“一切向钱看”取代了“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占据了许多人的头脑,舍义取利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思想战线日益严重的精神污染,对人们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必将影响到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提出要培养“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2]190。这一重要论断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在教育对象的层面实现了有机统一。这首先表现为教育对象思想上的有机统一。教育对象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兼具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的人。其次表现为教育对象认识过程的统一。在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产生的过程中,必须先有物质利益,其后在“为之而奋斗”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坚定信念”,缺少了哪一个环节,都无法实现这种统一。可见,邓小平认为革命精神的实现,首先要“认识”到利益,其次要“有”坚定信念。而教育对象无论是“认识”利益,还是保“有”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2]191。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物质利益通向革命精神的中介桥梁,是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转变的有效途径。

    从教育内容来看,邓小平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充分体现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的一致性,有助于革命精神的培育。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宏观内容时,邓小平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2]190。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内容时,邓小平说“,在我们目前经济生活还面临一系列困难,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整顿和改组的时候,特别要着重宣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1]176。以上论述充分表明,要实现物质利益向革命精神的转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体现关乎群众物质利益的相关内容,并且注重将宣传教育的重点落在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的一致性上,使广大群众从物质利益的满足与喜悦提升到革命精神的树立与坚定。

    从教育效果来看,邓小平认为只有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物质到精神的转变。“需要动力系统的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果有效性的具体表现之一。可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人的物质利益需要发展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建国以来党的多党合作理论发展的伟大历程

  • 下一篇文章: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力探析 陈赵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浅析 刘旸”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想浅析 刘旸”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新农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
  • ››21世纪初法国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理论...
  • ››乡村治道的组织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和谐...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关系...
  •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浅析新时期军队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综...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现代远...
  •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利益原则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