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毛泽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首先,毛泽东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经验与教训,指出在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符合国情。早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民主联合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及多党合作理论的初步实践。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我党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和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作为一个熟知中国历史的战略家,深知民主党派的监督是保持执政党生命力和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他强调“: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为有益。”毛泽东根据这一思想,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就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得以发展。
其次,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根本方针。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认为,革命已经胜利了,民主党派“任务已尽”,认为“民主党派是包袱”,可有可无。毛泽东明确表示“:民主党派不能解散,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要继续发展。”“要向大家说清楚,从整体看,从长远看,必须要有民主党派,政权中要有他们的代表才行。我们对民主党派在抗战时有‘团结、抗战、进步’的口号,今天应该是‘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毛泽东还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模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留下民主党派让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在中共八大会议上,以决议的形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构想。
二、邓小平奠定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的基础第一,阐明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邓小平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的变化后,指出我国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82年,邓小平在党十二大上指出:“我们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我们共同奋斗,在社会主义时期同我们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还同所有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长期合作。”这既肯定了民主党派的历史进步性,纠正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的错误,同时又指出了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极大地鼓舞了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把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要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六字”方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多党合作问题认识的深化,肯定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战略意义,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对推动新时期多党合作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明确了多党合作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人在中国政党制度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和观点,认为中国应该像西方那样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轮流执政。对此,邓小平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我国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邓小平还通过比较与分析,深刻揭露了西方多党制的弱点,阐明了我国多党合作的优势。他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他们谁也代表不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前提是承认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是将多党合作纳入了政治制度的范畴,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划清了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区别,有效地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冲击。
三、江泽民发展了多党合作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多党合作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明确了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江泽民还在1989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处于同共产党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的地位,而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要稳定这个格局。”第二,概括了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江泽民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江泽民对我国政党制度显著特征的概括,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国家政权建设上的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划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国外一党制和多党制的根本区别,也深刻揭示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第三,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党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确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多党合作制的根本保证。多党合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各民主党派共同的心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李沛瑶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关系全局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指出“:历史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是民主党派的立党之本。”四、胡锦涛开创了多党合作理论的新时代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开创了多党合作的新时代。
第一,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表述。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的纲领性文件。该《意见》强调,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同时完善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民主党派的发展对象和社会基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