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数的7.8%(34)。而在湘南地区,道县有哺乳动物41种,宜章58种,桂阳21种;鸟类,道县64种,宜章38种,桂阳33种;嘉禾有哺乳类19种,鸟类23种(35)。玉蟾岩出土的哺乳动物20余种,目前都还存在于湘南地区,只是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例如熊,原在道县有,现在道县没有了,只有宜章有。虎、水鹿、赤麂、小麂、、水獭、猪獾、狗獾、貉、大灵猫、花面狸、野猪、豪猪、猴、华南兔、鼠、苏门羚、斑羚等,仍在道县生息。此外,玉蟾岩出土最多的朴树籽,在湘南地区仍有朴树分布在道县、宜章、临武、嘉禾一带。牛栏洞人却不食朴树籽。由此可知,玉蟾岩人所处的这处特殊地理环境近万年来一直保持原状,没有多少巨大的变化。由此而溯源,在玉蟾岩人之前的几千上万年,也许也是这个样子,差异不大,才会养育出这一方人才来。
在丰富的物产与高温、多雨、多旱、少寒即多变的气候条件下,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人和动物的微量元素营养环境,使玉蟾岩人成为同时代智商最高的佼佼者。
现代微量元素营养学研究成果表明:铁、铜、锌、碘、钴、铬、氟、钼、硒、锰、镍、钡、硅、锂、砷共15种微量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例如:铁和锌关系到儿童智力的发育。因为铁能使血红蛋白具有携氧的功能。而锌能稳定酶蛋白的四级结构和其他部位的结构,如生物膜和质膜的结构等等。缺铁会造成贫血。缺锌会造成结构变形、膜的氧化损伤、特定受体和营养物吸收点功能改变等等(36)。
这些微量元素来源于土壤、植物、动物、天然水和空气。土壤下面的岩石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矿床,通过地热或地下水的作用,溶解分化后带上土壤表面,再给植物吸收,植物又被动物或人类食用而吸收入体内。或在通过河水、井水、泉水、塘水、雨水、空气、灰尘进入人体内,被人体吸收。例如:有些地区的井水和泉水发现含有异常高水平的砷、锂、锶、硼、硒,对这些元素的总摄入起了重大作用(37)。
湖南是全国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湘南又是湖南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燃料矿产、非金属矿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例如:含钨锡磁铁矿床集中分布在湘南地区的郴县、桂阳、宜章、江华等地。主要产于耒阳--临武、双牌--道县南北拗陷带中。热液锰矿床分布于郴县、道县、隆回等地。沉积变质型钒矿床分布于江华、蓝山、宁远、桃江等地。风化壳型钛铁矿床产于江华。含铜多金属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湘南,而且较多地集中分布在桂阳大义山一带。方铅矿、闪锌矿、白云石、方解石型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湘南,次为湘东北。辉钼矿主要富集于湘南。稀有金属接触交代型矿床主要分布于湘南等等(38)。这些矿产资源虽然深埋地下,但通过土壤与动物、植物、水、空气、灰尘作中介,对古人类的进化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玉蟾岩人走在时代的最前面。
十二.野生稻孓遗于湘南说明什么问题
不少学者认为考古发现有偶然性。今天的发现也许会被明天的新发现所否定。于是,他们寄希望于未来的发现,以便否定现在的发现所具有的学术价值。但是,任何偶然性都有其必然性作基础。也就是说,偶然是必然的产物和表现。偶然性是上层建筑,必然性是基础结构。
玉蟾岩人发明了驯化普通野生稻的栽培技术,似乎是一种偶然性的表现。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深入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下面的必然性潜流。
首先是他们对40多种植物的观察、分析、采集、食用、加工、储存,使他们熟悉了这40多种植物的生物习性和对人的生存价值。也许在栽培驯化普通野生稻之前,他们已试验栽培过其他植物了。例如:薯芋类作物、荞麦、野小麦(湖南地区至今仍有野小麦分布在永兴县境内)之类。彝族经典《物始纪略》"种子的根源"、"种植的根源"、"荞的由来"所说:"五谷未出时,荞子先出现。"(39)因为荞麦是裸子植物,撒籽进挖松的土地里就可以了。佤族最早种植小红米(龙爪稷)(40)也是如此。他们种植小红米,是因为见牛吃了小红米又屙了出来,以后长出了苗苗,才知道小红米可以吃,也可以种,这才种它的。种小豆也是一位猎人发现野鸽子的嗉囊里看到了小豆,知道是可以吃的,这才种了小豆(41)。
人们从牛粪、嗉囊中发现某些作物的种籽,这是一种偶然性,而在长期采集的实践中发明农业则是必然性。事物内在的发展的必然性往往是以偶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玉蟾岩人对植物的认识,也许与他们大量捕食鸟禽有关。鸟禽告诉人们哪些植物种籽可食。而牛栏洞人不捕食鸟禽,自然就不会关注各种谷物类植物了,也就发明不了农业。
其次是普通野生稻在附近的繁殖使他们渐渐认识到它的可食性。现孓遗于江永、茶陵、江西东乡、云南元江四处的中国原始祖先型普通野生稻,表明它们的生存都必须高温、长日照的地理环境,并非一切地方均可生存的。就湖南来说,湘西北的高寒山区,就很少有普通野生稻生存的可能性,就全国而言,能达到年平均温度17.8℃以上、日照1700小时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在5600℃以上的地区,除华南以外,其他省区是不多见的。普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