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 【字体: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53   点击数:[]    

通野生稻和其他植物一样,也需要它所特殊的生存环境。现在长江流域只剩下东乡、茶陵、江永三个孓遗点,除了近万年来人为破坏(开垦)以外,自然繁殖区域的有限性也是重要原因。即使在华南地区,大气候环境是适宜了,小气候环境不行也不可能普遍繁殖普通野生稻的。现在华南各省区与云南省,也并非所有荒芜之地都长满普通野生稻,只有极少数地区存在。因此,存在普通野生稻的地方一定是比较特殊的小气候环境,适应普通野生稻的生存需求的地方,并非大面积繁殖。例如,江西庐山,虽然距离东乡普通野生稻产地不太远,但因小气候环境不同,就没有普通野生稻,只有杂草稻(O,sativa Linn.)和假稻属的秕壳草(L,sayanuka Ohawe)、假稻(L.japonica Makino)、李氏禾(L.hexandra Swartz)(42)。所以,江永、茶陵两处普通野生稻孓遗于湘南,东乡普通野生稻孓遗于赣中,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孓遗滇南,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必然的产物。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型的小气候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出现玉蟾岩古栽培稻、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类似人工栽培稻的蛋白石扇形体,也就不足为奇,是必然的产物了。

如果说玉蟾岩古栽培稻还不是最古老的,要到其他地区--例如华南地区去寻找最古老的古栽培稻和稻作农业发祥地,看来是很困难的。即使要找,也只有在它们所处的小气候环境内部找,如湘南的桂阳、嘉禾、临武、常宁、永兴、茶陵、江永等县各洞穴遗址或山坡遗址去发现。或者是湘北的洞庭湖区四周,彭头山文化的下层与澧水中下游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去寻找。在江西,则可到赣东北或赣南丘陵地区洞穴遗址或山坡遗址去发掘。其他江南各省,也必须注意小气候环境这个关键问题,才会有所发现。

再次,普通野生稻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与原始人类居住地点的距离关系,是促使原始人类不得不将它们搬迁即移蔸到自己住地旁边来的原始动力。玉蟾岩古栽培稻与江永普通野生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玉蟾岩古栽培稻的双峰乳突的特征,正是从类似于江永普通野生稻一群的野生稻中承袭下来的(43)。距今约6000~6500年前的茶陵独岭坳遗址古栽培稻与茶陵尧水普通野生稻对比分析表明:二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是当地独立起源的一个类型(44)。江西现存古老农家品种与东乡普通野生稻对比分析也表明二者的酶谱相近,是本地土生土长,与南方野生稻(即广东、广西、云南的普通野生稻)有明显差异(45)。这充分说明:各地都是就地取材,利用附近的普通野生稻进行驯化栽培的,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这才会使它定型化,形成一种习俗,一种生产工艺,传授给子孙,产生成熟的稻作农业。子孙们迁徙出去时,才能将它传播出去。这种传播,会产生与新住地的普通野生稻杂交,形成新的品种,进一步驯化了普通野生稻。

第四,根据对东乡、茶陵、江永、元江四种普通野生稻的植物学特征分析,水分多少对植物生长繁殖影响很大。东乡野生稻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通过数值分类研究还发现现存的两个较大的东乡野生稻群落--水桃树下和林场群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水桃树下居群具红色叶环而有别于林场居群。这两个群落在种子生产潜力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两个群落之间由于两者具有不同的水分稳定性所造成的。而这种水分环境的稳定性差异,很可能是发生在较近代的时期内。因为在同工酶、DNA方面的变异均没有出现这种差异,属于遗传异质性很低的一个群体,而且在生活史特征性状上也没有明显的分化(46)。茶陵与江永两地的普通野生稻也有类似的差异。江永野生稻的茎以匍匐为主,少数直立。高节位分枝发达,植株分散生长。而茶陵野生稻以直立型为主,有少数匍匐,且匍匐程度较江永野生稻弱,高节位分枝少,植株集中生长。两地野生稻均无明显的地下茎。株高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约60~250厘米,一般多为100~200厘米。江永野生稻叶片茸毛多,叶色淡绿。茶陵野生稻叶片为深绿色,多数为光身叶。茶陵野生稻米含蛋白质稍高于江永野生稻。江永野生稻属感光性强类型,茶陵野生稻除感光性强类型外,也有感光性弱的早熟类型,8月中旬就抽穗了。两地野生稻对水分要求很严,适于沼泽地浅水层生长。江永野生稻在水深30厘米左右生长良好,在水深1米处只有稀疏生长,属适于随水深而茎节伸长的类型(47)。

由此可见,普通野生稻的变异受水分稳定性的制约。改变水分稳定性,就会改变水稻即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基因。天然沼泽地的水源不断,一般变化不大,稳定性强。而人造沼泽地即水田(原始形态为水坑)却没有固定的天然水源(地下水、泉水、溪流、雨水),只有人工水源(灌水),极容易受干气候的影响,造成普通野生稻性状的变异。而湘南地区又是多旱地带。道县是干旱频繁,经常夏秋连旱。桂阳"岁岁以旱为苦"(《桂阳县志》),嘉禾"十年九旱"(《嘉禾县志》),宜章"干旱率为87%"(《宜章县志》),临武"旱灾为县内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临武县志》),"干旱是新田的主要气候灾害"(《新田县志》)。而从全湖南省来看,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早期的植物驯化与我国文明的起源

  • 下一篇文章:山东史前农业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