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 【字体: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53   点击数:[]    

民族有南北两个发源地,可能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两大类型的界线在北纬30度左右。以后相互迁徙,在长江流域融合成南方类型的南方汉族、彝族、苗族、白族、景颇族、侗族、壮族、佤族、傣族、土家族、瑶族、高山族、黎族等民族,在黄河流域则融合成北方类型的北方汉族、羌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民族(25)。湖南在长江中游的南部,玉蟾岩又在长江流域早期融合阶段的最南边界上,处于南北两大人群地域分界线--武夷山和南岭这条东西走向的地带--的北坡边缘上(26)。因此,玉蟾岩人不是单纯的土著群体,而是南北两大类型即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与南亚类型混血融合的产物,由古羌人与古越人融合而成的古夷人。

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群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取决于杂合优势。远缘杂交最容易形成的突出双方的杂合优势,引起基因突变,形成新的地理物种与量子式物种。(27)拿人类来说,不同血缘群体远缘杂交以后,会产生比原来的两个血缘群体更聪明机灵的人群。玉蟾岩人应该是这样的人群。

现代历史语言学研究成果可以证明玉蟾岩人及其后裔是南北两大类型多次杂交融合的古夷人。因为在湘南地区古老方言中,至今仍保留有古越语和古夷(彝)语、古瑶语。例如:水稻称为"禾"、"谷"为古越语,水田称为"歹"则是古夷(彝)语。山林称为"岭"是古越语,称为"山"、"峰"则是古夷(彝)语。湘(长)、资(弯)、沅(大)、澧(龙)四水的称呼则源于古夷(彝)语。洞庭湖(震荡海)亦源于古夷(彝)语。"江"是古越语,"河"是古夷(彝)语,等等(28)。

民族古文字学研究成果也表明洞庭湖流域曾经是古越人与古夷(彝)人共同生息的地方。彭头山、宜昌杨家湾等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的刻划符号都是古夷(彝)文(29),楚国铜贝铭文也是古夷(彝)文(30)。而黔阳高庙、长沙南托等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各种象形符号都是古越文,包括大溪文化陶器上的象形符号和春秋战国期间涌现的大量巴蜀符号,也基本上是古越文(31)。目前虽然未在湘南地区发现这些古文字遗存,但民族语言的统一性可以证明文字的统一性。从现有的出土文物资料来看,无论是以表音形式为主的古夷(彝)文,还是以表意形式为主的古越文,都是以湖南的时代最早,是中国民族古文字的发祥地。在9000-7000年前就产生了民族古文字的地方,不是智商最高的人群聚居的地方么? 十一.玉蟾岩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

玉蟾岩人生息的特殊地理环境是在湖南侵蚀溶蚀构造丘山区内,都庞岭、越城岭以东,萌渚岭、骑田岭、九嶷山等南岭山脉以北,万洋山、诸广山以西、衡山以南。区内地貌是在古南岭构造的基础上,经第三纪以后中度隆起,在湿热气候影响下,溶蚀侵蚀切割,地形破碎,溪谷交错,具有花岗岩、变质岩山地,伴有灰岩峰林溶蚀宽谷或盆地相结合的山丘地貌特征。西部北界有近东--西走向的四洲山、阳明山作屏障,削弱了寒潮的侵袭。所以,江永--道县--宁远一带为全省热量最富足的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在1600小时以上,与石门、常德、衡阳、零陵(永州)连成一线。洞庭湖区、新田、茶陵、汝城等地年日照时数都在1700小时以上,岳阳、安乡等地更在1800小时以上。玉蟾岩正处于1600-1700小时范围内。道县、来阳、新田、宜章等县的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上,是全省最高温地区。同时,这一带又是全省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最多的地区。此外,年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雨季开始于3月下旬,结束在6月底。南岭山地的都庞岭与萌渚岭之间地区,以潇水中游的道县为中心,全年暴雨日4~5天,是湖南第二个暴雨最多的地区。但冰雹最少,仅0.2天以下。整个湘南地区的气候区划为瓯闽南岭区(湖南南岭部分)(32)。再具体而言,玉蟾岩人又是在道县盆地的北部,背靠紫金山,西傍都庞岭,南有铜山岭,东南有九嶷山,东为把截大岭,北风难进,南风易通。所以,年平均温度达18.5℃,无霜期很长,平均为309天,年降水量1300-1900毫米,雨季始于3月20日,终于6月30日。年平均日照时数1569.9小时。冬季多偏东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期,风向不稳定,以北风频率高。暴雨平均两年半一次,且集中在4~5月。一日最大值为140.6毫米。年平均4~5次。15年出现冰雹16次,成灾11次。干旱频繁。31年中有21年干旱,平均三年两遇。其中夏秋连旱20年,占干旱年份的95%。因此,属于温热多雨农业区(32)。总之,在这种高温、多雨、多旱、少寒又四季分明的地理环境内,特别适宜于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繁殖生存。而且南北混杂和过渡现象十分明显,其中与华南区的共有种尤多,更接近华南区系。全省野生哺乳动物80余种,分属9目26科,占全国已知种数的19.5%。全省鸟类373种,分属17目52科,约占全国已知种数的27%。全省爬行类75种,分属3目13科,占全国总数的23%。全省两栖类40余种,分属2目8科,占全国总数的25.5%。全省鱼类169种,分属10目24科,占全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早期的植物驯化与我国文明的起源

  • 下一篇文章:山东史前农业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