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体,进一步证明玉蟾岩存在水稻的事实。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对二次发掘出土的稻谷进行了初步电镜分析,共4枚,鉴定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大粒性"(3)。
显而易见,这一发现将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提前到12000年前,对稻作农业起源时间与地点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牛栏洞遗址发掘过程中也采用了水浮选法与筛选法,发现极少量非籼非粳类型水稻硅质体,与各类植物孢粉、硅质体,未见籽实。似乎表明牛栏洞人对植物果实与茎叶的采食与栽培均无兴趣。或者说,占比重甚微。他们完全或绝大部分靠肉食生存。因为非籼非粳类型的水稻硅质体并不能肯定它是栽培稻或野生稻,必须出土了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古栽培稻实物,才能确认已有了稻作农业的萌芽。非籼非粳类型水稻硅质体在牛栏洞中出现,数量又极少,很可能是牛栏洞人无意带入的遗物,并非有意栽培并长期食用的遗存。牛栏洞中无朴树籽遗存,就可以证实牛栏洞人当时并不食用植物果实和茎叶。这一点与玉蟾岩人有本质上的区别。
六. 出土陶片的对比分析七. 玉蟾岩遗址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原始的贴塑陶片。整个遗址堆积层所含陶片甚少,仅在个别层位发现数片不足1厘米大小的碎片。1993年在接近基底的地层中意外地发现了三块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附近发现了一堆约30×30厘米的陶片。陶片呈黑褐色,火候很低,质地非常疏松,胎厚近2厘米,夹炭、夹粗砂。陶片贴塑,可见交错层理。陶片内外均饰纹样,似绳纹,但为编织印痕,有清晰的经编与纬编。从陶片的形态判断,早于彭头山文化(距今9000-8000年前)的陶片。
牛栏洞遗址的陶片也很少,表面饰粗绳纹,无编织印痕,内壁加抹,表里呈褐色,厚1.10~2厘米。早期夹炭,晚期不夹炭,只夹砂,纹理不明。未见交错层理,显然不是采用贴塑法成型,可能为手捏法成型,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成型方法相类似。烧制火候极低,易破碎,不能辨别器形。
对比之下,玉蟾岩人采用贴塑法成型,使用夹炭泥料,内外纹饰,且有编织印痕。这四个特点,开了夹炭陶、贴塑法、内外纹饰、编织技术萌芽的先河。夹炭陶与古栽培稻伴生出土,一直是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稻作农业地区的特点之一。不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地方或遗址,往往没有夹炭陶,只有夹砂陶。在距今10000-5000年前之间,这种现象特别突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江苏省7个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出土的陶器所含植物蛋白石分析中,有5个含有水稻植物蛋白石,2个没有。5个遗址中有1个出土了炭化稻米,其余都没有(4),可以证实这一点。
贴塑法成型亦是如此。彭头山、贾湖、八十土当、皂市下层、河姆渡、独岭坳、大溪等距今9000-7000年前的出土炭化稻米与夹炭陶的文化遗址,所有陶器均为贴塑法成型。因此,玉蟾岩的贴塑法成型工艺,可以认为是后代贴塑法工艺的开山鼻祖,也是稻作农业发祥的重要佐证材料之一。
玉蟾岩的编织印痕,表明玉蟾岩人已发明了编织技术,并已相当成熟。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发明了网罟,用来捕捉鸟禽。由于玉蟾岩与牛栏洞都未发现石镞,表明当时尚未发明弓箭。于是,网罟就成了捕捉鸟禽的重要工具。而大量鸟禽遗骸在玉蟾岩中出土,证实了这一点。玉蟾岩四周没有大河大湖,无法发展渔猎生产,只有发展捕捉鸟禽活动。
八. 华南会成为稻作农业发祥地吗?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玉蟾岩出现了稻作农业与古栽培稻,而牛栏洞没有。结合其附近的阳春独石仔(距今14900±300年前左右)、封开黄岩洞(距今11930±200年前左右)无陶片出现(5)的情况来看,广东与广西、海南三省区内尚未发现距今10000年前的稻作农业与古栽培稻谷遗存。目前已知的华南地区最早的稻作农业与古栽培稻遗存的遗址是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6)与广西资源晓锦遗址(距今约5000年~3200年左右)(7)两处,其他各地尚未发现。
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当北亚热带的北界收缩到华南一线时,生存压力自然随之而来,"边缘效应"也应开始在这一带发挥作用,于是在特定的气候期间内,先于其他地方发生栽培稻的起源,形成稻作农业。以后,气候的回暖,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边缘效应"失去基础,于是中断了或断断续续地存在稻作农业,以致我们在距今10000~5000年前之间的考古发掘中找不到稻作农业的遗址?
或者说,只要遇到相宜的气候条件,如距今15000年~13000年前之间的间冰期,或者距今13000年~12600年前与12300年前左右的一些高温期,稻作的起源和栽培都有可能在一些不同的区域内发生,如华南、长江中、下游,甚至纬度更北的秦岭淮河以南?于是有学者认为:"华南在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的过程中应该拥有它独特的、又与其他地区平等的地位,至少是水稻驯化与栽培发生的时间绝不会晚于其它地区,更不会晚于长江中、下游"(8)。
从逻辑上说,华南存在大量普通野生稻,具备了产生稻作农业的首要条件,应该容易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