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字体: 】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0:10   点击数:[]    

9%;也就是说,与1944年相比,全县一半多耕地,或10年新垦荒地数基本全部撂荒或废弃。以三年时间计算,1944年至1947年皮山县平均每年减少耕地89,813亩,平均每年递减耕地约20%。
策勒县与皮山县乃至其它各县相比较为特殊。在民国后期的垦荒活动中,除了在1944年后耕地面积略有减少外,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这是与该县人口较少,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较好,以及垦荒前耕地基数较小,垦荒空间大有直接的关系。策勒县耕地面积1944年达到336,779亩,后三年稍有反复,至1948年又增加到352,426亩,10年垦荒净增耕地227,811亩,增长率高达182.8%。策勒县撂荒现象突出表现在1945年,当年耕地面积为318,987亩,比1944年减少了17,792亩,减少率为5.3%。
策勒县垦荒强度虽然大于皮山县,但垦荒绝对数却小于皮山县。以最高耕地面积数相比,皮山县比策勒县多146,854亩,这意味着皮山县在垦荒过程中,对自然生态植被的破坏程度比策勒县严重得多,这也应该是皮山县耕地撂荒十分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自然资源与人口因子较相适宜——于阗县耕地少有撂荒分析
相比较来看,民国和田7县中,于阗县水资源条件与人口规模的比例关系是最好的。虽然由于大规模垦荒前耕地面积基数较大,垦荒空间较小,但是垦荒强度不算太大,撂荒现象也比较轻。
于阗县拥有和田绿洲上的第二条大河——克里雅河,同时县境内湖泊及地下水资源较为充沛,水利条件相对优越。据民国和田档案资料记载,[24]1949年于阗县总人口为73,576人,属于和田地区人口较少的县份之一,人口数排列全区第五。1939年该县耕地基数为256,884亩,耕地面积却排列地区第3,仅次于13万多人口的和田县,是人口相差不多的策勒县耕地基数的2倍强。
于阗县耕地增长与减少幅度都比较平缓,耕地最多的1944年达到415,636亩,比1939年增加了158,752亩,增长率为61.8%,在全区,除了民丰县,耕地净增数和增长率是各县中最少的。至1948年,于阗县耕地面积为345,016亩,比1944年减少了70,620亩,减少率为17%,耕地撂荒程度相对较轻。
于阗县在民国时期耕地撂荒较少的主要原因,从自然因子方面说,该县水资源可利用储量较大,能够承载较多的农田灌溉用水。从社会因子方面看,该县人口基数较少,民国时期垦荒强度相对较弱,地区耕地面积总水平与水资源可利用储量基本相适应,地区人口、社会生产需求与水资源保持了较平衡的关系,因而耕地撂荒相对较少。
 

四、  讨  论
 
从民国时期和田各县耕地撂荒现象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各县的水资源状况虽然不是导致耕地撂荒的主要因子,但却是制约各地区人口数量、垦荒规模和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关键因子。
依据民国档案资料分析,1948年洛浦县人口比皮山县人口多32,248人。以1944年为基线,洛浦县垦荒净增耕地218,699亩,至1948年撂荒耕地仅11,712亩。而皮山县人口比洛浦县人口少四分之一,至1944年垦荒净增耕地283,995亩,但到1948年时,耕地撂荒数却达到了274,367亩,撂荒程度比人口多的洛浦县严重得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县的水资源承载力有较大的差别。而且皮山县在水资源不利的条件下,垦荒规模又大于洛浦县,更扩大了两县撂荒程度的差距。
从另一方面看,洛浦县拥有和田第一大河——玉龙喀什河水灌溉田地,相比之下,策勒县水资源量就逊色得多,但两县在垦荒规模、撂荒程度上却相差不多。
策勒县耕地增长最高年份在1948年,垦荒净增耕地面积为227,811亩,净增数还略高于洛浦县。1945年为撂荒最多年,比1944年减少了17,792亩,与洛浦县接近。从这两个县的垦荒与撂荒情形来看,决定耕地撂荒程度的并非垦荒强度或水资源储量,而取决于地区耕地面积总水平与水资源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和田各县垦荒与撂荒情形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宏观上来说,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撂荒的关键,是当地水资源总量与人口规模、耕地面积总水平的平衡关系,突破这个平衡就必然引起耕地的撂荒或生态环境劣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涉及植被生态问题,而植被生态问题在地区耕地撂荒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参考文献
[1]新疆省规定第七行政区35年度扩攘耕地增产粮食及春耕贷款数目表[Z].和田民国档案卷850(2-2),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2]新疆《和田简史》编纂委员会. 和田简史[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3]和阗县(37年度)农田水利调查表[Z].和田民国档案卷908(3-3),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4]民国三十三年新疆省第七区洛浦县主要农产调查表[Z].和田民国档案卷890(2-2),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5]和阗区行政长官公署训令于阗县[Z].和田民国档案卷805(3-3),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6]策勒县政府造贲37年度年产量种植面积比较表[Z].和田民国档案卷858(2-2),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7]洛浦县图[Z].和田民国档案卷332,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8]不明文件名档案[Z].民国和田档案卷902(2-2),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9]洛浦县政府拟具恢复两村庄渠道工作计划[Z].和田民国档案卷908(3-1),和田地区档案馆藏档.
[10]洛浦县境图[Z].和田民国档案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民政府时期农田水利的发展

  • 下一篇文章:清末民国时期闽赣边区南部的生态环境与稻作农业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民国时期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写作...
  • ››民国时期广西宗教问题的人类学分析...
  • ››民国时期现代农村金融的运作方式—...
  •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 ››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
  • ››民国时期和田地区耕地大面积撂荒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