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确实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基础性的工作,丝毫不能看 轻。过去的工作远远不够,而且也不能说过去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就足够全面准确,没 有任何偏差和误读。今后还需要下大力气解读马克思的原著,以求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理 解马克思的原意,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条件做好这件工作。可 是,要求不爽毫厘地“回到”马克思是不可能的。马克思的文本不可能自己解读自己, 去解读文本的还是我们这些当代的大活人。无论你怎样努力避免前见,你还是不可能彻 底摈除自己的“主体性”:你的世界观、文化背景、知识结构、语言框架乃至感情气质 等等,都在无形地支配着你的解读方式,使你解读出来的结果无法与马克思本人的原意 不爽毫厘。你自以为你解读的结果是百分之百地回到了马克思,其实却未必如此。即使 你一字不漏地掌握了马克思的全部文本,而且以汉学家训诂考据的精神去皓首穷经,你 也未必就百分之百地回到了马克思。极而言之,即使起马克思本人于地下,请他自己把 自己当年著作中的思想准确无误地复述一遍(这应该算是彻底地回到马克思了),他的话 对听的人来说也还是文本,也还是有个解读的问题,其困难与解读马克思当年著作文本 的困难并无二致。何况,即使所有的人都能解读得与马克思本人的“原意”完全一样, 也还只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还没有 开始解决。而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即使彻底“回到”了马克思,对中国的意义也是很有 限的。中国的朴学家尚且讲“通经致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反而可以不顾实践的需 要吗?
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幻影,而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八十多 年的客观过程,这个过程现在还在继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个 过程。研究的任务就是对这个过程进行理论的反思,尽可能真实地描述它的逻辑,揭示 它的机制,阐明它的意义,总结它的经验,预测它的前景,规范它的道路,推动它的发 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否可能,如何可能?这是又一前提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外来 哲学是否可能民族化或本土化问题的一个特例。 对这种可能性持极大保留态度的研究者并不否认被人们称为“某某哲学某国化”的现 象。不过他们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并非某某哲学的某国化,只不过是误认为如此而已。 其主要理由是,哲学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可分离,特别是与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可分 离。具有不同质的文化传统的民族,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极大,在哲学的一些关 键概念上几乎没有可通约性,甚至找不到对等的语词来翻译这些概念。勉强翻译了,本 民族的读者也必定会按本民族对这个语词的习惯用法来理解这些外来概念,结果是歪曲 了这些概念的原意。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某某哲学某国化了,其实往往是某某哲学被某 国误解了。被误解了的某某哲学当然已不是某国化了的某某哲学,而是另一种与某某哲 学不相干的东西。当然,持这种看法的学者也没有绝对否认某某哲学某国化的可能性, 但认为要实现某某哲学某国化,就必须首先不断地改变某国的传统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直改变到与某某哲学所由产生的那个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一模一样为止。这 是一条巨大的文化鸿沟,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才可能跨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从古希腊哲学这个源头传下来的。不真正理解古希腊哲学就无法理解全部西方哲学,也 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古希腊哲学的最根本的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却不可通约, 所以迄今为止,中国人自以为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是一直在误解马克思主义哲 学;自以为是在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其实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成了与马克思主 义哲学不相干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 语言习惯。只有改变到同西方人一样了,跨过了这个文化鸿沟,中国人才可能理解西方 哲学,也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这种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还没有进中 国的大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也还没有出现。
对上述这些看法,我的质疑有如下几点: 一、哲学与产生这种哲学的文化传统的关系是无可否认的,但既为哲学,无论“形而 上”到什么程度,所论的总还是宇宙人生的大事,概括的总还是具有普适性的内容,而 不可能只是一个文化圈里的秘传暗语,更不可能是哲学家私人的自言自语。语言习惯和 思维方式当然有民族特征,但各民族之间的生存条件和实践方式也并非毫无共同之处, 由此形成的思维方式也不会绝对地扦格不入。即使假如有一天真有“外星人”同我们打 交道,我相信他们的逻辑与我们还是相通的。同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何至于彼此的思想 就不可以互相沟通、互相理解?那鸿沟就真的巨大到几乎不可逾越?倘真如此,现在大家 提倡的文化交流和对话等等岂非疾人说梦?马克思主义哲学诚然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产物 ,它的表述形式也确与中国传统哲学大相歧异,但它的内容却是全人类的。它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精神,它在哲学领域里造成的变革,是世界各民族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以 理解的,并不因为中国人一解读就面目全非。产生佛教哲学的印度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化 传统的差异也并不小,然而中国人理解了佛教哲学并把它改造成了许多派别的中国化的 佛教哲学。谁也不会说这些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就不成其为佛教哲学。佛教哲学如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何独不然?
二、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批中国人确实不是西方哲学的专家,他们的思维方 式和语言习惯当然也与地道的西方人有所不同,但他们也决非对西方文化一无所知的冬 烘先生,而是相当熟悉西方文化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在今 天看来虽然简单一些,也不见得处处准确,但总的说来还是得其要旨,并无重大误解, 何曾像某些论者描绘的那样一窍不通?他们当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即使还不够深 刻,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已经不是什么致命的弱点了。何况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并不止于起点,它还在不停顿地发展。在总结中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在进一步研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过程中,中国人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括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并以新的内容补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才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际过程。如果看轻了这个过程的意义,甚至否认这个过程的 存在,那就未免远离事实了。 三、这些研究者的想法实际上也行不通。即使中国人花费几百年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和 语言习惯彻底西方化了,跨过了这个鸿沟,终于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也不过是把 中国人变成了西方人,让中国人像西方人那样思维,那样说话。可是,黑格尔说得好: “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那么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 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注:黑格尔:《致J·H·沃斯的信》,苗力 田译编:《黑 格尔通信百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页。)所以,黑格尔说他自己“也在 力求教给哲学说德语”,我想这也就是在使那些并非产生于德国的哲学德国化,成为德 国的财富吧。看来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人的财富,也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说 中国话”,也就是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工作,也就是还得从鸿沟的彼岸跨过来。 可是那岂不又得花几百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年何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