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      ★★★ 【字体: 】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9:14   点击数:[]    

就缺乏了凝聚的核心,人成了单个的人,脱离了社会之外,自然也就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群众的力量,只能感叹:“人和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这显然不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有其明显的局限性。
虽然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有它的局限性,但海明威看到了死亡与生命之间有着内在的关系,认为生命是创造的本体,同样,人不必对死亡产生不正常的恐惧,正确看待死亡反而更能促使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有限,穷究生命的丰富涵义。他在作品中赞美英勇的行为,提倡人们通过自己的选择,用行动去创造生命的意义,去追求“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现代思维中,借助反面甚至丑恶经验来体现对真理的探索已并不鲜见他们作品中那些关于病与死的刻画,已涉及到了文艺与医学、心理学等学科一些更为敏感的课题,使人联想到更为丰富的层次和方面。生活对作为个体人来讲的作家的影响,个体人如何对这种生活认同并以创作来超越这种认同。作家的现代意识,现代生活观念和艺术观念,这使他们的作品在混沌中最早显示出生存价值的自觉,成为他们被压抑心灵的梦想。鲁迅与海明威,这两个举世闻名的作家,正是由于他们对生存有着巨大的欲望,对黑暗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才使得他们与他们的人格、作品得到世人的崇敬和仰慕。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得以不朽,就像其本身一样,魅力四射。  

 

【注释】
(1)《国外文学》(季刊)2003年第3期第64页《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朱莉 著 
(2)《苍茫集》钱荫愉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第218—252页
(3)《苍茫集》钱荫愉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第236页(4)《国外文学》(季刊)2003年第3期第65页《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朱莉 著
(5)转引自新浪网:《鲁迅之生命论与终末论》伊藤虎丸(日本明海大学教授)著
(6)转引自新浪网:《艺术家死亡意识与美学体现》马建高 著 2001年
  
【参考文献】 
1、《国外文学》(季刊)2003年第3期《试论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朱莉 著 
2、《苍茫集》钱荫愉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
3、《鲁迅的生命哲学》王乾坤 著 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4、《鲁迅之生命论与终末论》伊藤虎丸(日本明海大学教授)著 
5、《死亡美学》颜翔林 著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年
6、《艺术哲学》丹纳 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7、《艺术家死亡意识与美学体现》马建高 著 2001年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

  • 下一篇文章:先秦儒家的君权合法性论证浅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哲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试析鲁迅、海明威的死亡哲学与生命...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