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下)      ★★★ 【字体: 】  
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57:33   点击数:[]    

法治秩序的建构》,第38页。

  [122] 尽管自行矫正对社会可能构成危险,但只要以武力或武力威胁的私力救济局限在局部范围和少数情形,通常不会从根本上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即便苏格拉底逃跑,也无损于雅典法制),甚至有助于对社会不公进行微调。

  [123] 通俗地说,有些人生来欺软怕硬,给他点颜色瞧瞧,他反而会老实起来。

  [124] Laura Nader  Harry F. Todd,Jr ed,The Disputing Process:Law in Ten Societi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8,pp 35-38.

  [125] Ibid, pp.39-40.

  [126] 如1995年, A的“二奶”B偷了他3万元,A请陈同去B老家湖北省天门市追收。经交涉,B归还钱款,A给她1万元。

  [127] [美]罗伯特·尤特:“中国法律纠纷的解决”,周红译,《中外法学》,1990年第2期。

  [128] “因为审慎耗费时间,而无休止的创新是有风险的,一位理性行动者也许会选择某个行动进程,但并非通过从头开始的算计,而是从一般文化传统、角色理论或个人试错实验后积累的习惯中汲取信息。”Robert C. Ellickson,Order without Law:How Neighbors Settle Disputes, 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p.156.

  [129] 参见徐昕:“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

  [130] 如北京市检察院调查表明: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市检察院一分院受理因两性不正当关系造成杀人案件占故意杀人案的48%,二分院比例为32%.参见,“婚外情凶杀案全景:女性犯罪在升级”,http://www.cctv.com/news/society/20020904/181.html.

  [131] [美]霍贝尔:《初民的法律——法的动态比较研究》,周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150页。

  [132] 同上书,第150页。

  [133] 比如,2002年6月,黑龙江鸡东县平安村张春有离婚不到三天,前妻单秀芳与他人同居,张因“夺妻”之恨将该人杀死,载http://www.hljtv.com/FaZhi/fazhizaixian/zaixian_20020724_0001.htm;法院缺席判决离婚,韩某泄愤纵火烧房,载http://news.sina.com.com/s/2002-01-31/463240.html.

  [134] 例如,河南清丰县法院六塔法庭庭长杨杰英审理王卫生与朱某离婚案,判决解除双方非法同居关系,王持枪袭击法官,载http://www.sinolaw.net.com/news/yaowen/7/04/yw12.htm;张国华不满离婚判决,报复杀害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法庭李月臣法官,载http://dailynews.sina.com.com/society/2000-08-02/113607.html.

  [135] [美]罗伯特·尤特:“中国法律纠纷的解决”,周红译,《中外法学》,1990年第2期。

  [136] 如见,江伟、邵明、陈刚:《民事诉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248页;[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新版),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法]让·文森、塞尔日·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159页。德、法、奥、日、葡等在法典中规定了诉的利益。

  [137] 所谓实效性,指法院不可能实际解决的争议也不具诉的利益。

  [138] 诉讼资格,指诉诸司法必须有真实争议存在,原告须受直接损害,且受损害利益为法律保护,故与损害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不得提起诉讼。可司法性,指争议适合纳入司法救济的轨道。

  [139] Ripeness,指时机不成熟的案件没有充分发展到争议由司法评价的程度。Mootness,指争议已经解决或不再存在,法院将不提供救济。参见[美] 彼得·伦斯特洛姆:《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256、262-263页。

  [140] 如见[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7-258页。

  [141] 如武汉新洲粮食收储公司拍卖判决确认的150多万元债权,有人强调判决权威,称债权人已诉诸司法,私力救济应受限制,不能转让债权。葛行军、黄文艺:《当事人处分行为必须合法》,《法制日报》2002年1月7日。但无疑,拍卖判决书完全是一种底线救济,未触犯法律也不损害社会秩序,且可视为对违法行为的社会控制机制,此时私力救济甚至部分发挥了“执行”或“上诉”之救济功能。

  [142] 参见徐昕:《论私力救济》,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八章。

  [143] 2002年3月,佘某乘K510次列车从株洲前往长沙,补票时被多收0.5元,佘某将广铁客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赔礼道歉,退还票款0.5元,赔偿精神损失2万元。长沙铁路运输法院不予立案。此外,五毛钱官司还有若干版本:(1)2001年3月,石家庄铁道学院教授王海亮打电话不足一分钟,电信公司收 0.5元通话费,王起诉要求返还电话费0.5元,赔偿损失0.5元。(2)因上厕所被强收0.5元如厕费,江西萍乡李晓虎律师将南昌铁路局推上被告席。 (3)2001年1月,东港农民秦家福乘车被东港市前阳客运站售票员多收0.5元钱而提起诉讼,载http://www.law.com.com/pg/focusShow.php?fId=10.

  [144] 杨支柱:“保障五毛钱的诉讼权,维护权利”,载http://www.law.com.com/pg/focusShow.php?fId=10.

  [145] 被告多次派人到株洲和佘某联系,退还票款,对其监督行为表示感谢,并聘请其担任路风监督员。

  [146] 法院基于诉讼经济和节约国家司法资源的考虑,亦可不予受理,但该案援引此理由并非最佳解释。

  [147] 不仅痛打,甚至还可施加更严厉的私刑。比如清律规定:凡妻妾与人奸通,而本夫于奸所,亲获奸夫奸妇,登时杀死者,勿论。依凉山彝族传统习惯法,丈夫当场抓住妻子与人通奸,有权处死奸夫并对妻子施以酷刑。参见王学辉:《从禁忌习惯到法起源运动》,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9页。这种观念至晚清还占据主流。如沈家本《论杀死奸夫》一文,即晚清法律改革时作为修律运动主持者的沈家本与礼教派论辩的重要文章。不仅中国,许多国家都曾有类似法律或习惯法,如古巴比伦、古希腊、日本等。《汉谟拉比法典》第129条规定:倘自由民之妻与其他男人同寝而被捕,则应捆缚此二人而投之于河。在日耳曼法中,145 年《班贝克法》规定,丈夫有权杀死当场捉住的奸夫,至19世纪中,此种权利在德国法学教科书中仍占一定位置。1721年《普鲁士法》还给予父亲杀死不贞节女儿及引诱者之权利。参见[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页。

  [148] 本文论述是以需求为中心的,为什么私力救济?还涉及供给方面的考虑,即有些人为什么选择民间收债职业?主要原因,一是有需求必有供给;二是民间收债是一个能获取高额利润的职业;三是法律对民间收债虽持否定评价,但收债行为本身(只要他不采取法律禁止的手段)并不能算是显性的违法行为。进而,即便民间收债行为可能出现违法现象,被国家发现和为对方报复的概率也非常小。比如贝克尔在对犯罪进行经济分析时提出,影响犯罪的因素包括被发现的概率和处罚的严重程度。 [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业宇、陈琪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章。对高额利润的追逐,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评论家登宁的话说道,“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7页注250.何况,民间收债并不以违法为前提。

  [149] 一个有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裁判解释中的社会学解释

  • 下一篇文章: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上)
  • ››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中)
  • ››为什么私力救济(完全版)(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