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及时降低还款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还款违约率的高企。
4.诚信教育相对不足。据调查,除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外,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对信用知识缺乏了解。可见,目前我国高校仍缺乏诚信教育,特别是缺乏与贷款等金融知识相关的信用教育,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信用记录缺乏认识的不利局面,使其在校期间就没有养成珍惜自身信用记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还款违约行为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政府责任,以增强还款保障性
首先,政府应尽快完善助学贷款减免机制。在鼓励大学生支持国家建设的同时,给予其实质性的优惠待遇,及时对其助学贷款做出相应减免,这不仅能使大学生支持国家建设的热情大大提高,而且还能降低其还款压力,从而使违约风险有效降低。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使助学贷款的减免具有法律保障,做到减免行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为解决减免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可以尝试建立一些诸如:助学贷款减免基金等组织,以具体应对助学贷款的减免事项。
其次,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大担保力度。一方面,要从理念上高度认识加大助学贷款担保力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提高担保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主动采取措施将用于助学贷款担保的专项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阳光的普照范围,以增强还款的保障性,将政府担保落实到实处,从而彻底避免“只出声、不出钱”的怪现象,最终使还款违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二)完善银行运作机制,以降低违约风险
首先,银行要尽快完善贷款信息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强化对获取助学贷款大学生的现场调查,建立起信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数据库,通过分析不断更新的贷款信息,及时对前期发放的贷款做出动态调整,从而主动降低还款违约风险;另一方面,应主动加强与学校、用人单位以及人才市场之间的协调,尽快建立健全毕业生信息共享机制,以及时获取学生的毕业去向等重要信息,从而使银行增强对助学贷款的追踪能力,最终减少还款违约事件的发生。
其次,银行应适度调整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我国银行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有关实际,设计出多层次的、弹性较大的、适合目前我国国情的还款期限(例如:可以考虑针对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设置不同的还款期限,或者针对毕业生的薪酬水平设置不同的还款期限等),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满足多方利益需求,从而在减轻学生还款负担的同时达到有效降低违约风险的目的。
(三)加强学校管理,以遏制违约源头
首先,高校应加大对助学贷款中还款细节的宣传力度。可以采用媒体、校园广播、校园广告牌等多样化宣传手段,与新生入学的现场宣传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使广大学生及家长能够对还款细节了解得更加全面、深入。同时,还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庭采取差别化宣传,用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宣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群众对还款细节的理解程度。
其次,应尽快建立健全助学贷款申报审核制度,让各个环节的运行都能够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有效避免审核工作当中的随意性。同时,应建立起相应的审核责任追究制度,彻底杜绝“送人情”行为,以严密封堵制度性漏洞,从源头上化解违约风险。
再次,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助学贷款的动态评估制度,加大对学生信息的调查频率,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数据库,并对学生当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助学贷款的发放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在第一时间降低违约风险。同时,应与银行及时进行信息共享与信息沟通,以联合行动避免助学贷款的结构性超发,使还款压力及时得到缓解。
最后,应加强诚信教育。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要对其加强与金融知识相关的信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信用”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促使其养成珍惜自身信用记录的良好习惯。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