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内各学院主动参与农业科技倒新研究。例如,信息学院在“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项目中的智能化控制,在“精准农业”项目中的多因子信息处理;机械学院的“蔬菜种子工厂化处理”项目和“精准农业”中传感器研制;动力学院在。食品加工保鲜”项目中的核技术应用,在“食品冷藏车研制”项目中的动力系统研制;建工学院在“设施裁培土壤修复技术’’项目中的数学模型建立;生命学院在生物技术、微生物研究、有机农药研制等方面.都承担或参与了一批国家和部门的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许多项目是与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教师们共同承担的。 (三)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提高农科教学与科研水平。2001年,我校和复旦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组建了“复旦一交大诺丁汉植物生物技术研发中心”。这是我国高校首次同英国的大学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组建国际性研究机构。中英各方将充分利用我国植物资源优势,大规模开展植物功能基因的克隆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专利及应用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优势,改造传统技术,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息次生代谢途径提高中草药的品质和质量;培育功能食品,利用植物为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药用物质如血友病凝血IX因子、CGRP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行转基因植物的研发及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评价。2002年,该中心已主持和参加了8项“863项目”。 (四)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农学院并人后,学校产业集团非常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开发,依托农学院教授和专家的技术力量,调集资金并积极联络社会各界的闲置资金共同组建“上海交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投资1 000余万元,拥有下属三个子公司,在特种食品、花卉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五)加强农业教育的创新。总的说来,上海交大在农科教育上是新兵。为此,l999年9月和2002年6月,在周远清会长的倡导和支持下,我校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国现代农业战略发展研讨会”,每次均有多位院士、农业院校的校(院)长、农业专家莅临会议并进行广泛的交流,就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改革等问题进行深^的研讨。这些活动不仅是我校向兄弟院校学习的极好机会,也是我校加强农科建设、开展合作交流、尽快融入主流的极好机会。 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和建设,我校的农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的目标。但是,与我校建设世界一流 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相比,与国内外农科院校的强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必须急起直追,超常规发展。最近,上海市已经做出决定,在闵行区黄浦江沿江地段建设“上海紫竹科学园区”。作为“紫竹园区”主体部分的我校阅行校区的占地面积,将从现在的2 200亩扩大为5 000亩。我们已在新的园区中做出规划,准备设置一个涵盖医学、生命、农学、药学、环保等学院和附属医院在内的现代生命科学功能区。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农业与生物学院将从目前的七宝校区整体迁入阔行校区。这不仅为我校农科教育和农科建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为探索我国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