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学习、进修,或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为全面做好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决定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辅导员要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现状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摸底调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高校更应该支持辅导员的工作,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师资条件来培训辅导员,使辅导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更好的适应各种外界环境。另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社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 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让高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吕海军(1969-),男,宁夏隆德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顾玉军(1977-),男,宁夏同心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