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文章指出各级领导要加强对高校师生员工的管理和教育,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和“创安”活动,加强对校园重点部位的监控和信息的收集,妥善处理高校内部群体性突发事件,努力做好高校稳定工作,为教学、科研、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高校;稳定;管理教育 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其稳定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一。因此,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保持高等学校的政治稳定,对维护整个社会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高校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当前时期,招生人数上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院校合并,系科调整,办学层次和方式的多样化;定岗、减员、聘任录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才工程的实施,后勤社会化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和各项措施的出台,使这种“大学校小社会”的特征更加明显,致使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多。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也进一步显露,特困生比例的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周边环境复杂,社会治安环境对高校间接影响等,都会对高校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另外,高校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分子进行渗透和“心战”活动的重要目标,他们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和对民主的模糊认识,不择手段地诱使学生中少数意志薄弱者上当受骗,由此引发不利于学校稳定的因素。 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师生免疫机能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因此,高校要坚持学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德育的正确导向,用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师生,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增强师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师生自觉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破坏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四有”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学校要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广泛深入地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际国内形势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爱校、爱系、爱班、爱岗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生成为维护校园稳定的积极力量。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蔚然正气,一旦出现了影响稳定的因素,马上有人敢说、敢抓、敢管,将其制止在萌芽状态,防止蔓延和滋长。同时,要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正确引导他们遵纪守法,顾全改革开放大局。 三、强化管理,做好高校稳定工作 (一)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把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虽然当前维护高校稳定的各种积极因素仍占主导地位,高校内部基本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影响高校的不稳定的各种因素也是存在的,要特别注意克服由于多年来校园保持持续稳定而产生的麻痹和松懈思想。维护校园稳定局面,不仅是高校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各级党政领导、保卫;政工干部,要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大局利益出发,积极主动把维护高校稳定工作视为己任,常抓不懈,做好校园稳定工作。 (二)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各后勤实体要进一步深化服务意识,解决与师生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师生因后勤服务不周或差错而发生的种种纠纷或不满情绪,要经常深入基层,听取师生的意见,沟通联系,交流疏导。要重视与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不稳定因素的动向,消除可能因生活、费用等问题诱发闹事的隐患。及时解决那些师生迫切要求解决而又能解决的合理要求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即使不能马上解决,也要合乎情理地给予解释,使师生理解学校的实际困难,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学校看成是自己的家,不使这些问题成为诱发突发事件“导火索”和“引爆点”。 (三)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和“创安”活动,巩固和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要继续开展丰富多彩、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重在思想上引导,情绪上疏导,把学生注意力引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上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的综合治理,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创安”责任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重点要抓组织落实,形成工作网络;抓责任落实,强化责任感;抓工作落实,堵塞漏洞。在落实各项“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的同时,学校保卫部门要密切配合上级公安机关,采取有力措施,严历打击侵害学校及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尽厉减少因案件处理缓慢或不能秉公执法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学校要主动积极配合当地公安、城管、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校园内文化、娱乐、个体经营、外来人口的管理,对校园周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经常进行摸排,对各类隐患及时上报,共同维护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秩序,以减少来自社会对高校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继续关心和扶助贫困生 教育和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在艰苦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及时搜集人才市场需求,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要继续采取“减、免、缓、贷、奖、赞、勤”等措施,开展校内互帮互助活动,尽可能为困难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经济难关。重视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困难学生迎接逆境的挑战。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增强信心,立志成才。 (五)如强对校园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监控 加强校园内因特网的管理,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及时排查、收缴、封存境内外不法分子向学校投寄的反动宣传品,防止扩散。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监控措施,防止他们串联或在学生中进行挑拨煽动,制造事端。加强对校内讲坛、论坛、出版物的管理。加强对校内学生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防止校内学生社团组织进行超出其宗旨的活动,立即取缔并严禁有不良政治倾向的非法社团组织在校园内活动。 (六)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超前防范能力 学校各级领导和党组织、政工和保卫干部,要深入师生学习、生活第一线,培养网络信息员,了解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学、管理、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开学初、重大事件前后或敏感日子等时期,做好师生思想动态收集、分析报送工作。高校保卫部门要掌握和了解个别有错误思想倾向的人员动态,配合政工部门对其教育和引导,防止其思想认识模糊,被敌对分子所利用。要及时密切掌握境内外敌对势力对高校渗透和破坏的新动向,以及校园内可引发闹事苗头的信息和可疑迹象,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报告、早对策,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