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 |
|
|||||
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创新途径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8:45:43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林黎华,广东省广州市第97中学(51026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纲要》的要求,我们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该重视打牢基础知识,但又不能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兴趣、会思考、善活动、勤反思”是实现“打牢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二者统一的关键。为此,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围绕学生的“情趣、思考、活动、反思”,积极探索达成“打牢基础知识与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整合资源,激情引趣”有效教学策略
“整合资源,激情引趣”有效教学策略,就是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发学生学习的趣味,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与习惯,以实现1+1>2的优化教学的效果(见下页图1)。它具有系统性、趣味性、生本性的特点。
(一)发现的策略——获取资源
发现的策略解决的是教学过程中获取资源的问题,在这一环节首先要实现资源面的广度,突出一个“广”字。
1.对教材资源的获取。教师应该首先认真读教材、备教材。做到既要把教材“读薄”,提炼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又要把教材“读厚”,读出编者隐含在教材中的相关信息,甚至认真对比每一版教材中的修改之处,从中研究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时代走向。
2.对教材外资源的获取。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时事点评和研究性活动,使学生自主获取教材外资源。教学中,可以创建属于学生自己的时事点评网络平台,让学生将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源进行共享。
(二)整理的策略——筛选资源
整理的策略解决的是教学过程中筛选资源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实现资源的实效性,突出一个“实”字。
1.对教材资源的整理。教师只有对所拥有的教材资源进行整理,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对具体教学情境的适应性。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对教材资源的整理要注意教材资源(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教师(教法、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学生(学习基础、方法、个性特点等)与课程目标之间的配合。
2.对教材外资源的整理。高中政治课的教材外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为此对资源的筛选整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收集教材外资料之后,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利于教学的优化。教学中,可以按照“时政热点、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三个方面来进行分类整理。
(三)构建的策略——重组资源
构建的策略解决的是教学过程中重组资源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主要实现资源的灵活性,突出一个“活”字。
1.对教材资源的重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教材资源中的部分内容灵活大胆地进行合理的重新排序。如调整章节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或重新安排章节的教学顺序。但教学内容调整以适应教学需要为宜,调整应有一定的幅度和频度的限制。
2.对教材外资源的重组。教材外资源主要是为学生学习补充更多的材料,其基本方法有两种——延伸和拓展。所谓延伸,是指提供更多同类型的材料,因而它主要是数量的变化。拓展则是指增加不同的材料,重在挖掘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因而它主要是质量上的变化。对教学资源进行增减时,还应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即调整教学要求。
二、“探究问题,建构知识”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问题,建构知识”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发现问题→互动对话→激情引趣→建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带着问题解读文本,发现新知,建构知识,从而实现一个能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效教学过程(如图2)。它具有学生活动的主动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平等性等特点。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这一策略分为“质疑”和“释疑”两大教学环节。“质疑”是指教师抓住在整合资源过程中所构建的,与教材有关的时政热点、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问题,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心中的疑惑,引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需要,然后借助学生强烈的阅读期望,引起学生的深思和多思,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来进行质疑。“释疑”是指要利用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阅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问题”为线索,变“答问”的手段为“对话”的过程。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的练习使学生逐渐学会发现、探究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对问题质疑的策略
问题探究的教学策略应该是以问题情境开始的,这一问题情境的问题应该是教师在整合资源过程中所构建的,与教材有关的时政热点、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结合问题情境穿插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布置学生学习的任务。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而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询、分析和揭示问题。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解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
(二)对问题释疑的策略
教师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之后,通过与学生共享相关信息激情引趣,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然后师生一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入到“释疑”的过程。教师提供的信息要适当,信息太少学生会无法开始他们解决问题的尝试,信息太多又会妨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使教学成为“一言堂”或“满堂灌”。在释疑过程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非常重要,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努力推动学生进行思考、支持他们对问题进行控制。尤其是当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认识产生偏差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调控,引导学生思考到问题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