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 【字体: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48:28   点击数:[]    

们对建国六 十年进行哲学反思,主要不是对建国六十年社会主义 建设各个时期的哲学论争一系列具体哲学问题进行哲 学反思。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任 务。但是,我们既然是对建国六十年进行哲学反思,那 就不能避免对马克思主义一些主要原理发表我们的看 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身进行反思,必须坚持 “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坚持民主讨论方针、坚持“三 不”方针(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必须坚持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人们解放思想、鼓励 创新。对于每个哲学工作者本身来说,必须独立思考、 解放思想;必须实事求是;必须谦虚谨慎、尊重别人、向 不同意自己观点的同志学习.
    2.对建国六十年来社会主义发展曲折历程进行哲 学反思 这种哲学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六十 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现 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力 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层面对六十年的 巨大成绩、成功、丰富经验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六 十年来,我国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 价,特别是前30年,有重大失误,犯过大错误,造成极 为巨大损失。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会犯错误?我们 要力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层面对过去 的失误、错误进行“反思”.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哲学反思必须把握马 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五论”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主要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实践论、矛盾论、生产力论、 人民群众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反思”.
    我们以上面“五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 史进行哲学“反思”.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 物的矛盾论、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论、辩证历史唯物论的 生产力论、辩证历史唯物论的人民群众论,这“五论” 是有机统一整体,这“五论”任何一论都不能同其它几 论相分离而孤立存在,我们必须完整准确理解、把握每 一“论”及“五论”的辩证关系。过去,我们工作中的失 误,犯错误的哲学根源,就是孤立片面强调、夸大某一 论或几论,而否认其它几论.
    1.辩证的唯物论不能脱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 辩证唯物论的实践论、辩证历史唯物论的生产力论、辩 证历史唯物论的人民群众论 唯物论脱离矛盾论、实践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 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而是形而上 学的、机械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 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社会实践,不懂得人的社会性, 因此是机械、形而上学唯物论。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 认识论是机械的反映论,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不懂得 社会实践,因而不是能动的革命反映论。毛泽东在《实 践论》一开始就批评了旧唯物论的缺陷,指出:“马克 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 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 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 系。”[9]282 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 一条,批评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 社会实践,不懂得人的社会性的缺点,因而指出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直观、消极的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在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对建国六十年进行哲学 反思之一,就要明确提出前30年犯“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的错误根源之一,就是离开了唯物论,犯了主 观唯心主义的错误。1978年以来, 30年来改革开放成 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唯物论,从中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实践论同唯物论、矛 盾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论是有机统一的 实践论不能脱离唯物论,不能离开唯物论讲实践 论。离开唯物论讲实践论,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在 实践中,离开唯物论讲实践,“实践”越多,错误越多, 危害越大。1958年我国“大跃进”,大干、苦干、蛮干、 拼命干,但离开了客观规律,离开了科学规律,离开了 唯物论。“实践”的结果是人民吃尽苦头。实践论不 能离开辩证法、生产力论,不能离开辩证法和生产力论 讲实践论。1966年到1976年,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孤 立讲阶级斗争实践,停产闹革命,忽视生产斗争实践, 忽视科学实验。“实践”的结果,是中国的国民经济几 乎走到崩溃的边缘,政治上出现四百万冤假错案,人民 不团结、社会不和谐。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不能离 开唯物论讲实践论,把实践绝对化,就会犯唯心主义错 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辩证唯物实践论,不是实践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认为生产斗争实践是人类 最基本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科学实验也是人类社会基本实 践活动,阶级斗争实践是阶级社会人类的重要实践活 动,但不是基本实践活动,因为它不贯穿人类社会的始 终。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同人民群众论是有机统一的.
    人民群众是生产斗争实践、科学实验实践、阶级斗争实 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的主体,是 历史的创造者。对建国六十年进行哲学反思想,就要 明确改革开放前30年犯错误的哲学根源就是离开了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成功的 根本原因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同唯物论、实践论、生 产力论、人民群众论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同唯物论是有机联系在一 起的。不能离开唯物论讲矛盾论,不能离开矛盾的客 观性讲矛盾的普遍性。离开唯物论讲矛盾论,就要犯 唯心主义错误。1957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前,我们离开唯物论,离开矛盾的客观性,天天讲两个 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矛盾,结果造成千百万冤 假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论不能离开实践论,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实践的结 果才能检验人们是否正确认识矛盾和正确解决矛盾.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
    我们必须尊重实践。1957年到1978年,实践的结果反 复证明,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矛盾是错误 的,一方面造成千百万冤假错案,另一方面造成生产力 发展极为缓慢,人们生活长期没有得到什么提高和改 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不能离开生产力论。20世 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我们离开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论,孤立讲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矛 盾,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果犯了大错误。马克思 主义哲学矛盾论同人民群众论是有机统一的。不能离 开人民群众论孤立讲矛盾论。社会领域的矛盾离不开 人,离不开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正确解决客观矛盾, 离不开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正确解决客观矛盾,离 不开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矛盾。正确解决客观上各种 矛盾,必须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解 决客观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必然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力论同唯物论是有机联 系的 我们发展生产力,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从主 观愿望出发,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规律。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生产力论同实践论是有机联系的。发展生产力 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人们的生产斗争实践、处理社会关 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同 矛盾论也是有机联系的。发展生产力,必须正确认识 和解决客观上各种矛盾。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同人 民群众论是有机联系的。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生产 力是为了人民群众,改革30年取得伟大成果,生产力 得到了巨大发展、关键是调动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 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群众论同其它四论也是有 机统一的 坚持人民群众论,必须坚持辩证的唯物论,坚持辩 证唯物论的实践论。尊重人民群众,必须尊重人民群 众的实践。尊重实践,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迷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新时期军队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 下一篇文章: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文化传统的“体制锁定”与新农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
  • ››21世纪初法国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理论...
  • ››乡村治道的组织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和谐...
  • ››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关系...
  •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浅析新时期军队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综...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现代远...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理论
  •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对中国国际...
  •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探析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历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容动摇
  • ››马克思主义的佛教观和佛教的马克思...
  • ››马克思主义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
  •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占据何种地位...
  • ››马克思主义现在能不能抛?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