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政府投资因不符合激励相容原理而经常存在监管缺位及代理风险问题。政府投资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刺激 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则会挤出民间投资,缺少经济效益。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政府投资程序,加强政府投资监 管是应对宏观经济风险的战略选择。政府投资应关注于民生问题、重点投在有经济效益的领域,在投资过程中要注重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保障社会就业.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府投资;对策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着手于产业政策 的调整,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10项措施,而且提出两年内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那么,这次宏观经济 风险下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如何合理确定政府投资目标、投资范围和投资程序呢?本文 就此作一探讨. 一、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因激励不相容产生的监管“偷懒”或缺位现象。政府投资项目在产权上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每一位公 民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对其享有平等的权利。产权理论表明,任何一个主体,一旦拥有属于他的产权,不仅意 味着他有权做什么,而且界定了他得到的相应收益,或者拥有获取相应利益的稳定的依据或条件。由于任何 个人无法单独排他性地享有政府投资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同时,政府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利益,也由于分享的 成员过多而使个人所得收益甚小。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产权的公有性,其成员个人往往倾向于在获取同等收 益的条件下使所付出的努力最小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搭便车”。在缺少激励机制的条件下,人们就会 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政府投资项目在本质上涉及到每一位公民的利益,正是由于其主体的广泛性,因而组织 起来行使监管权力的成本巨大,从而导致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真正投资主体对项目监管的缺位,最终仅靠 少数监管人员的自觉行为根本无法保证政府投资的效率. (二)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风险问题。政府投资项目的所有人是全体公民,全体公民作为初始委托人 授权政府进行公共项目投资和管理。但在一般情况下,政府作为投资人的地位是虚置的,政府需要委托各个 具体的政府部门和机构,各政府机构又委托项目管理公司管理项目,而项目管理公司还需要同设计单位、承 包商等建立委托关系,从而形成了一条多级委托代理链。政府处于“被监督者”和“监督者”的双重角色的位 置。委托人为了节约成本,会不负责任地凭借“拍脑门”来制定项目计划,而缺少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由于 信息的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以及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的存在,使得代理人出于自身利益或偏好而不按 委托人的意愿行事,从而出现代理人的寻租行为或偷懒行为,致使委托代理困境无从回避. (三)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问题。“挤出效应”一般是指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投资或消 费的下降。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与乘数效应相对应,政府购买的增加同时也刺激了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引起 利率上升,而较高的利率往往减少了投资的需求。在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影响的是国有 企业,民营企业往往处于国有企业的竞争和管理机构的打压的夹缝中,消费者也对民营企业的产品存在一 种无意识的排斥。在这样的处境下,民营企业经营效率虽说较好,但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一旦遇到经济形势 恶化,定然难以抵御风险. (四)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内缺少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民间投资基本是不变的,而政府投资 是可调整的,增加政府投资可以暂时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扩大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当经济处 于萧条阶段时,由于私人投资者对资本未来的收益预期持悲观态度,此时民间投资将仅仅维持在自发投资的 水平上,缺少引致投资,那么其中不足的这一部分投资就可以暂时由政府投资来代替。加速原理说明投资依 赖于经济总量的增量,而不是经济总量本身,也就是说投资的变动将取决于产出的变动情况(dY/Y)。我们假 定在短期内政府投资是可变的,而民间投资是不变的。则政府投资函数(I g )就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为了保证 经济正常发展的不变投资(I 1 )和为了扩大总需求的临时投资(k 1 *dY)。而民间投资函数(In)就仅仅剩下自发 投资(I 2 )部分。加速系数度量的是可变投资引起产出变化的程度,如果设定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加速系数 分别为k 1 ,k2,且k1>0,k2>0。则有:Ig=I1+k1*dY
 由此可见,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dY/Y)与政府投资加速系数k 1 、边际消费倾向c、政府正常投资比率(I 1 / Y)、民间自发投资比率(I2/Y)以及政府支出比率(G0/Y)存在密切的关系。由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当短期内民间 投资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时,政府为了扩大总需求的临时投资暂时弥补了民间投资在经济增长中需要 发挥的作用,就此来说,经济增长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政府投资加速系数K 1 . 从长期分析来看,政府投资主要是用于基础建设等公共品领域,以此来保证经济的顺利发展,所以它是 固定不变的,可表示为正常投资(I 1 )部分,而民间投资则在长期会依赖于产出的变动情况,它是可变的,包括 两部分内容,即自发投资(I 2 )和引致投资(k 2 *dY),从而有:
 可见,在长期中经济增长率(dY/Y)与民间投资加速系数k 2 、边际消费倾向c、政府正常投资比率(I 1 /Y)、民 间自发投资比率(I 2 /Y)以及政府支出比率(G0/Y)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短期内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相比,长 期经济增长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民间投资加速系数k 2 。民间引致投资作为市场运行的主体,扩大了总需求以及 生产的可能性边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政府投资只在经济运行中为民间投资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 二、政府投资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在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发挥政府投资的作用来扩大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政府投资在短 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当民间投资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资的作用来弥补民 间投资的不足。在短期经济波动中,政府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民间资本,增加政府投资可以在短期内启 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民间投资可以扩大总需求,改变总供给,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效率要 远高于政府投资的效率,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长期政府投资的产 出弹性明显低于民间投资且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必须调整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布局,将政 府投资尽可能多地投向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同时大力发展民间投资,放宽 市场准入,努力削减民间投资在体制、融资、税收等方面的壁垒。政府投资应主要关注于公共部门,为经济增 长创造基础性的条件。而民间投资应主要关注于竞争性领域,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国民收入,实现经济的可持 续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二)选择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投资 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发展正常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可以面向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的公共品行业,如一些 公用事业、国防、科技、教育等。通常这也被视为政府的职责。但在由于金融风险而引发的经济危机的特殊时 期,盲目地向某些公共品领域,可能会导致低增长、高通胀的严重后果。当代经济学把军备品归于公共品范围,而公共品之间也是存在区别的。诸如道路、桥梁一类的公共品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这类的公共 品,无法进行生产。而另一类则属于经济增长的非必要条件,例如公园提供的是休闲、娱乐。为了说明这个问 题,笔者提出一种新的理论:经济链的循环效应理论。产业之间的组合形式以一种链条的方式存在着,称之 为经济链。经济链是一种网状的循环结构,它由干链、支链、结点及末梢组成。所谓循环效应是指各部分链条 对经济增长 [1] [2] 下一页
Tags:
|